全株玉米青貯黴菌毒素控制技術


全株玉米青貯黴菌毒素控制技術

牛奶中黴菌毒素主要來源於奶牛攝食的飼料,全株玉米青貯作為奶牛的常用飼料,用量大、貯存時間長、環境影響大,容易造成多種黴菌生長,產生不同的黴菌毒素,危害奶牛健康、降低飼料利用率,還可能損傷奶牛的生產性能。為加強全株玉米青貯飼料管理,農業農村部於2019年8月1日發佈了行業標準《全株玉米青貯黴菌毒素控制技術規範》(NY/T 3462-2019),明確了從青貯飼料田間生產—收穫—加工—貯存及取用各環節黴菌毒素的控制技術措施。該標準的發佈與實施,將有效降低全株玉米青貯飼料中黴菌毒素汙染,有利於我國青貯飼料質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

田間生產

種植地

宜輪作,應翻耕,翻耕深度宜30cm以上。

品種

根據當地自然條件、農藝特點和市場需求,宜選擇抗倒伏等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

收穫和加工

適期收穫

全株玉米幹物質含量北方地區宜達到30%以上,南方地區宜達到28%以上,即可收穫。不應在雨天收穫,收穫時應保證原料乾淨、無雜質和汙染。宜選用帶有玉米籽粒破碎功能的專用青貯玉米收割機收割。

留茬高度

青貯玉米收割時,留茬高度應控制在15cm以上。

切割長度

青貯玉米切割長度宜在2cm左右。

貯存

青貯窖

青貯窖應建在養殖場生產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地勢高、通風、陰涼、乾燥處。應建有防止鼠、貓或鳥類等動物侵入的設施。青貯窖大小應根據牧畜規模和一天的取用量設計。青貯窖與青貯玉米所有接觸面應做硬化處理,面上磨平,無裂縫。青貯窖地面宜向排水溝方向做1%-3%的傾斜;排水溝溝底須有2%-5%的坡度,保持排水通暢。青貯前,應清掃青貯窖,去除黴變飼料殘渣及其他雜物,宜消毒。

壓窖

青貯玉米切碎後,應及時運輸至青貯窖,逐層壓實,每層厚度應控制在15cm以下;壓實密度應達到青貯玉米鮮重700kg/m3以上,青貯玉米與窖牆接觸區域應壓實。

青貯添加劑

可使用青貯添加劑,青貯添加劑的選擇和使用應按照國家飼料添加劑管理相關規定執行。

密封

宜選用2層農用薄膜覆蓋,內層為透明薄膜,外層為黑白膜。內層透明薄膜宜延伸鋪到青貯窖窖底30cm以上,青貯窖窖頂透明薄膜交接處,宜相互疊加3m以上;外層黑白膜應黑麵向裡,白麵向外,黑白膜交接處,應用耐熱膠水密封。青貯原料填滿壓實後,應在72小時內密封。

封頂

黑白膜交接處以及青貯窖牆邊緣處,宜用沙袋緊密壓實;青貯窖窖頂宜用串聯的廢舊輪胎等物品緊密蓋壓;黑白膜與地面交接處,宜用土密封。

青貯窖維護

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檢查薄膜有無損壞,如有損壞及時封補;檢查積水或漏水,及時排除或封補。

取用

若青貯表層有黴變部分,應清除黴變部分飼料,從橫截面逐層取用,取用截面應保持最小和平整。一旦開窖,應每天取用青貯深度達到30cm以上,直至用完整堆青貯飼料,如連續2d以上不取用,應將青貯橫截面切割整齊、重新密封青貯窖。

監控

計劃

青貯窖開窖後,應制定監測全株玉米青貯飼料中黃麴黴毒素等黴菌毒素的計劃,計劃內容包括全株玉米青貯的抽檢批次和時間間隔,梅雨季節或者青貯飼料出現黴變等特殊情況下的抽檢批次和時間間隔。

採樣

按照NY/T2129對全株玉米青貯飼料採樣。

檢測

黃麴黴毒素B1應按照GB/T17480測定;玉米赤黴烯酮應按照GB/T19540測定;T-2毒素應按照GB/T28718測定。

控制

泌乳期牲畜所用全株玉米青貯飼料中黃麴黴毒素B1含量應小於10μg/kg。

非泌乳期牲畜所用全株玉米青貯飼料中黴菌毒素含量按照GB13078執行。

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