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中國三四線中小企業主的傳統生意如何選擇變革?

社交電商崔振華老師


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對小企業人才流失大,利潤薄如刀。只有老闆把公司打造成平臺,讓肯付出,有行動的人賺更多的錢,更有動力。把老闆的權力,利潤,風險一起與經營者,勞動者共承擔。才能有發展!



瑞豐廣告2009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國內經濟受到極大打擊,經濟下滑已成必然,我們做傳統生意的必須做好這個心裡準備。但是也正是因為疫情的爆發,很多與互聯網掛鉤的行業卻異軍突起,比如健康醫療,自媒體,新三農,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

首先,我們先說一個對三四縣城市的利好情況。由於受疫情影響,很多之前在大城市打工的人今年失業,沒有收入,返回老家,一些返回縣城,一部分返回農村。這樣,在縣城的消費群體會比往年提升,對消費有促進作用。

其次,因為互聯網經過近10年的大力發展,大城市已經相當成熟,空間不大,大部分互聯網已經下沉三四線城市搶佔市場,隨之而來的技術及涉及的行業會更加廣闊,為當地的商業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再次,互聯網的發展伴隨著快遞物流行業的極速成長。90%以上的縣城都有了快遞,乃至很多鄉鎮都已鋪設了點。為三四線城市的經濟鋪好了路,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消費人群。

以上是大環境的分析,有了消費人群的增加,互聯網的成熟,快遞物流的加碼,對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已經鋪好路,接下來就看傳統生意如何嫁接的問題了。我覺得以下幾個方向會比較有機會:

1,根據自身生意所屬行業,參考其在大城市的經營思路和理念進行改良,使它符合當地發展需求。比如,社區營銷如何運營,客戶如何維護,日常營銷是否需要改變等等都是可以參考的,畢竟大城市的很多經驗可以借鑑,也有現成的經營模式可以參考,沒有必要進行親身實驗。

2,自媒體+直播運用。如果是做當地特色產品的生意,運用自媒體和直播模式,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由於三四線城市更加貼近農村,新三農的特色產品近幾年得到較好發展,城裡的人想要購買綠色健康產品,通過自媒體完全可以實現,尤其是疫情提高了對健康產品的要求,這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方向。

3,推薦幾個三四線城市比較有前景的行業,新三農(利用自媒體/+產品),當地特色產品(農副產品的種植/養殖)等,總之,要是當地特色的。比如,我們雲南的文山三七,昭通天麻,大理賓川提子,宣威火腿等。4,互聯網更新速度快,需要持續不斷的學習,千萬不能固守成規去經營生意了,每個行業對接互聯網的模式不同,只有調整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總之,互聯網只是工具,看經營者如何利用,行業不同,需要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只有學習改變才能有機會。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喜歡,請點擊關注,謝謝。我是#全浩說服裝#,一個專注分享創業經驗知識的自媒體人+實體創業者。


全浩說服裝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中國三四線中小企業由於其自身體量小、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等缺點無疑成了首當其衝的主體。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逢重大疫情的出現總會催動新的社會環境、消費模式、商業思維的變革。非典疫情造就了京東、阿里等線上商業模式,隨後逐漸形成了以互聯網為主導的平臺經濟模式。本次疫情之下,催生了“零接觸”、“無觸摸”等生活方式出現,外賣送菜、在線問診、遠程教育等經濟現象風起雲湧,這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數字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次疫情為以數字化服務為代表的新經濟,提供了創新探索的巨大機遇和廣闊發展空間,倒逼生活服務中的一系列新消費、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加快發展。

各中小企業的傳統生意需要數字化轉型,不需要自己修橋建路,而應該利用現有的網絡經營平臺,如阿里巴巴、支付寶等進行平臺化經營,借力進行數字化轉型。充分利用互聯網,推行線上服務模式,開拓線上客戶資源,及時止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