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請正視主業告別“副業慌”

日前,面向年輕人的一站式靈活用工平臺——“兼職貓”對疫情期間新增用戶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受疫情影響,年輕群體大量湧入,22歲以下年輕人已經佔據平臺總用戶的68%;而不少白領、教師和自由職業人也加入兼職大軍,這部分人對通過副業緩解經濟壓力的訴求更為強烈。(4月24日 《中國青年報》)

除了網紅主播帶貨賺得缽滿盆盈外,不少年輕人也開始加入到“副業”中來。這種帶動作用和對比之下,沒有開展“副業”者特別是年輕人甚至有了某種焦慮感。“副業慌”的出現,造成了“全民皆電商”的幻象,雖能一定程度上推動電商的發展,但“副業慌”背後的社會焦躁感和忽視經濟規律的輕浮,正在埋下更多隱患。

更多人關注的網絡主播帶貨,無不看重的是其可觀經濟效益。但從實際來看,除所謂的頭部網紅能夠獲得可觀經濟收益外,大量沒簽約不知名的小主播,因為沒特色、沒影響力、沒MCN機構打造,導致被0.02%的頂級主播賺走近41%的錢,就是說一萬個主播中,2個頂級主播賺走41%的錢,剩下9998個主播瓜分59%的錢,這其中還存在“二八法則”,底層的小主播日常收入極不穩定,主要靠粉絲打賞,因此,主播也被稱“網絡乞丐”。

但是,即便是這種不穩定的收入,也被人們寄希望於穩固額外收入。不管是職業電商主播,還是業餘主播,都似乎朝著賺錢是“帶貨經濟”從業者人生第一順位的方向努力。

在“不嫌錢多”的思想作祟之下,學生們忘記了學習這個主業,大有把副業變成主業之嫌。

電商直播確實將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類型,正在也必將誕生屬於這個時代的“頂流主播”,但除了少數霸主外,也會有眾多的主播被“割韭菜”。在主播帶貨隊伍中,三線藝人天天有,過氣明星遍地走,更多的“素人主播”,想要實現日進斗金、坐擁10w+甚至更多粉絲和由此帶來的可觀收益,恐怕很難。

即便是那些明星帶貨主播、職業帶貨主播,在其獲取的帶貨收入,也需要支付給經紀公司、網站一定的數額,“坑位費+佣金”的劃分和支出,時刻提醒著人們,那些所謂的天價收入,也並非歸“頂流主播”所獨享。而對於素人帶貨主播而言,荒廢了自己主業,則更是得不償失。

隨著經濟形態的網絡化日趨白熱化,人人皆主播或許會成為一種可能。但眾多素人帶貨主播,更需要關注自己的主業是否被荒廢,更應該關注主播帶貨背後經濟法則的剛性約束。只有正視經濟規律和自己主業,所謂的“副業慌”才會自然而然消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