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皇后如廁也奢侈,趙匡胤見蜀皇宮豪華便器差點盛酒喝

人生在世,吃喝拉撒都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常事。吃喝自然重要,但“拉撒”亦不可少。

上廁所自然離不開手紙。造紙術未問世前,我國古代人民往往用石頭、瓦片或樹葉。遇到葉子上有毛蟲,百姓的屁股蜇得亂腫而嗷嗷叫。而皇帝們國君們卻不似這般,他們可以用絲綢布帛為之。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1年的一天中午,晉景公姬獳品嚐新麥之後覺得腹脹,便去廁所,因為尋找布帛不慎跌進糞坑而死。姬獳很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殉難於廁所的君主,由此暴露出先秦時國君的窮奢極欲。

古代皇帝皇后如廁也奢侈,趙匡胤見蜀皇宮豪華便器差點盛酒喝

但東漢末期的皇家沒這麼嘚瑟了。漢獻帝劉協被權臣架空,“落坡的鳳凰不如雞”。所以漢獻帝和他的妃子每逢逃亡時,沒有手紙,也只能用破瓦片了。

南朝梁武帝蕭衍樂於捨身好佛,每一次“出家”返回朝廷時,一般都有一百多號身著豔麗服裝的婢女準備好了甲煎粉、沉香汁、護墊、新衣服等站在門口迎駕。 摳門的蕭衍用護墊,因為他以“天子貴不可言”自居,只會對自家慷慨爾。而普通百姓“當道中便溺”,然後往牆上湊一湊完結。

男皇帝用護墊,沒什麼大驚小怪的。隋唐時期,皇家護墊出現了金銀紙。大體而言,小便用金紙,大便時用銀紙。金紙分為盆金、頂極、天金、壽金、福金、中金數類;銀紙有大銀、小銀、高銀類。紙面存有麻筋,以達到皇帝渾身輕鬆之目的。唐代蜀妓薛濤所造十色花箋,深為當時皇家所寶重,皇帝皇妃大多用此做護墊,薛濤花箋遂流傳千古。

五代十國時期,軍閥出身的各大帝王們開始喜歡用黃紙。原因是黃柏中含有生物大鹼,即是染料,又是殺蟲防蛀劑,同時還有一種清香氣味。

北宋開國君主趙匡胤生活相對簡樸一些,他對解手用名貴手紙甚是不解,就連使用皇家便盆都相當苛刻。史載趙匡胤平定四川,將後蜀皇宮裡的器物全運回汴京時,發現其中有一個鑲滿瑪瑙翡翠的盆子,愛不釋手,差點兒用來盛酒喝。稍後把蜀主孟昶的寵妃花蕊夫人召來,花蕊夫人一見這玩意兒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說,這是先王的尿盆啊!驚得趙匡胤怪叫:“使用這種尿盆,哪有不亡國的道理?”馬上將盆子擊碎了。

明清兩代皇帝皇妃的手紙恢復至更高檔的奢侈品,他們認為高貴的地方當然就是用高貴的東西擦拭。其中明朝君主使用的紙巾遠超於後世王朝。據明代謝肇淛所記的《五雜俎》記載:“大內供御溷廁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蠶所吐成繭,織以成帛,大僅如紙。每供御用之物,即便棄擲”。謝肇淛所生活的時代相當明孝宗,即弘治皇帝時期。皇帝皇后如廁用的手紙是四川一地所貢的用野蠶繭織成的厚布,像一般手紙之大,輕軟清香,用後精神倍爽。

弘治皇帝自幼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即位後在明代皇帝中以廉潔遠色著稱,應當懂得勤儉。即使這樣一位皇帝,也用名貴絲帛香料紙巾當手紙,真是太奢侈了。

到了清朝,馬背上下來的後代可節省的多。慈禧太后用的護墊是將一大張白棉紙,按需求裁好後,用水將紙噴得發又潮又蔫,然後墊上溼布,用熱熨斗熨兩遍,使原來生澀的紙變得光滑平整,疊好備用。這種護墊對慈禧來說,不一定是僅如廁專用,也可做她的經期用紙。而光緒用的如廁手紙,就是普通的揉過後去掉內硝的裱心紙,就是襯裱字畫的毛邊紙。

之前的清先祖先皇,如康熙的手紙用的是西域黃綢,因為大清以黃色為尊,就像八旗裡的,正黃旗與鑲黃旗都是正統皇室血脈重要的事情,無論解什麼手手,黃色總是藏清帝在心中最深刻最柔軟的的地方。

古代歷史甚為悠久,一部部皇帝皇妃專用手紙史護墊史亦甚為久遠。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普通百姓,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方有一部分人使用起手紙或衛生巾。

統治者畢竟是統治者。不過,用慣了這些東東的部分皇帝也難免有人得了痔瘡,而平庸無奇的皇帝痔瘡發病原因尤多:他們久坐、久開會等使軀體長時間處於一種空運轉的體位,從而影響血液循環,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曲張、隆起、靜脈壁張力下降。嚴重者痔塊脫垂,即便排便後也難縮回。(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