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司博聞個展“物種園中的人”展出現場,新氧藝O2art空間,2020年

赤裸的身體,毫無任何身份標識。被放置於不同的生活場景內:坐在車裡的人,正在進行馬術比賽的人,坐在會議室椅子上握手的人,處於激烈“暴亂”中的人······

這是藝術家司博聞最新個展“物種園中的人”展出的最新系列作品。從中可以看出藝術家紮實的繪畫功底,以及對於當下時代的思考。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藝術家司博聞

作為一位1989年出生的藝術家,司博聞已經從事藝術創作十多年的時間。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遵守著相當嚴格的工作時間,如同一個正常的上班族。雖然現在其創作已經表現出相當成熟的面貌,但他卻依然飽有對於藝術最純粹的熱愛。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司博聞“物種園中的人”展出現場,新氧藝O2art空間,2020年

“才子藝術家”

在司博聞朋友的眼中,他是一位很有才的藝術家。

司博聞大約是在4歲的時候開始接觸繪畫。因為父親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去學習繪畫。沒有想到的是,正好與司博聞的愛好契合,於是,畫畫成了一件自然而言的事情。

正式開始專業的訓練,則是從高中開始。因為喜歡繪畫,司博聞在高中考入了工美附中。在高二那年,有一天上專業課的時候,老師過來問司博聞:“你要不要報考中央美術學院學院造型學院試試?”

雖然聽說過中央美術學院,但司博聞並不知道造型學院,初聽還以為是學習理髮的。但老師的這一個建議,真正開啟了司博聞未來走上“藝術家”的道路。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司博聞“物種園中的人”展出現場,新氧藝O2art空間,2020年

當時的專業老師獨到的眼光並沒有錯,司博聞作為一位應屆生,順利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第一工作室。即使在這樣高手如雲的地方,司博聞依然是那個在繪畫能力上非常突出的學生,其作品是學院年度的一等獎的獲獎作品。

不僅如此,在大三的時候,司博聞還獲得了馬爹利的獎學金,到法國進行了一年的交換學習。

在法國留學期間,司博聞學習的一門課程是哲學,並接觸到了福柯的哲學思想。這段時間的學習與思考,對他後來的藝術創作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不再滿足於學院派的具象寫實繪畫,開始思考“作品成立的基礎”。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司博聞與他創作的個人肖像雕塑

隨著視野與思維的拓展,司博聞知道:

他將不僅僅滿足於做一個“畫畫”的藝術家。

法國回來之後,司博聞開始嘗試繪畫以外的媒介,比如雕塑,影像等等。

2012年,他完成的一件影像作品:按照自己的頭像做了一個雕塑,在地上來回踢它,直到這個頭像的輪廓變得模糊,最後這個擁有藝術家形象的雕塑,變成了一塊自然的石頭。

這時,司博聞開始在創作中以提出問題。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提出了有關“身體”、“身份”、“個性”的思考,並延展出身體與時間、空間關係的探討,在其之後的創作中逐漸發展成一條主線。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這類作品在後來司博聞的創作中還有許多。比如他在壩上草原,用當地的土做了一些小人兒,做完之後又將這些雕塑埋在土地裡。在這件作品中,司博聞追問“藝術到底來沒來過?”

如果說早期的創作更多地是對自身,對人,以及人所存在的社會的關注,在最近幾年的創作中,他開始融入對文化、自然、世界等多層面的綜合思考。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理智》 影像 2018年

比如2018年的一件影像作品《理智》,他將地上散落的石頭,排列有序,並在上面印上了當天的日期,將自然的“無序”與人類的“理智”並置。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追求生動II》 影像 2019年

2019年創作的影像《追求生動II》,他在一顆樹樁上畫上肉的顏色,對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進行反思:傳統繪畫中,比如畫樹,提倡“生動”,甚至栩栩如生,但司博聞在這件作品中提出了另外一種假設:如果樹真的活了,是不是就變成蛋白質了?就像“葉公好龍”的故事一樣。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司博聞“物種園中的人”展出現場,新氧藝O2art空間,2020年

在平庸的時代裡尋找自身的定位

司博聞常常感慨自己生活在一個平庸的年代。他說:“我們不像英國YBA出來的那些藝術家,與英國經濟的蕭條,搖滾的興起一同出現,造就了他們特別強的時代性;再早一些的如基弗這樣的藝術家,成長於冷戰時代,使他的作品飽含的能量更加豐富、厚重。”

“而我們所在的時代,很普通。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對於我們這一代藝術家而言,面臨的挑戰更大。”

於是,關注當下發生的事情,在司博聞看來,是能夠讓時代與個人的生活產生聯繫的一種方式。

所以在司博聞的生活中,有一件非常不符合他年齡的行為:他會固定去購買報紙,就像我們上一輩的人一樣;在他工作的地方,有一臺電視,一天24小時播放著“中央十三臺的新聞頻道”,他讓自己時刻關注著這個世界的變化,而有意思的是,他卻很少出門,不僅是一個相當徹底的“宅男”,他的朋友甚至認為他有些過於“孤僻”,甚至一度擔心他會患上抑鬱症。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司博聞“物種園中的人”展出現場,新氧藝O2art空間,2020年

但獨處的司博聞,似乎怡然自得。每天,定時購買報紙,躺在自己很有藝術感覺的沙發上,伴隨著電視裡新聞的背景聲,讀著報紙,偶然,貓咪會發出一聲懶懶的叫聲。

雖然天天關注著各種新聞,尤其是國際時政,但司博聞說他感興趣的並非新聞本身,而是他活在這個新聞同時的世界裡,藉此“去感受自己究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司博聞談到。

除了讀報紙,讀書是司博聞的另外一大愛好,在工作之餘,這兩樣愛好幾乎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如果時政新聞使司博聞隨時保持對當下世界動態的瞭解,而閱讀便將這種片段式的瞭解“整合”成為系統的思考。

司博聞認為新聞實事是與時間有關的,但這是一種動態化的時間,同時,人類經歷上千年的發展,依然存在不變的行為習慣。將這兩者並置在一起觀察、比較,也許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我們所在的當下究竟在哪兒?

(雅昌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司博聞個展“物種園中的人”

展出時間:2020年4月25日-5月26日

展出空間:新氧藝O2art空間

作品介紹:司博聞的近作對“存在”、繪畫與當下現實的關係構成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實驗。作品中的身體和場景都取材於“日常”,但藝術家在畫面中將身體和場景陌生化,將這些“日常”瞬間在繪畫空間中截取、重塑,而在這個過程中,這些來自“日常”的切片又在虛構的畫面空間中重新獲得了一種在意義上的抽象和自由。在每一幅作品的創作中,司博聞的感知與哲學式的提問,與其紮實的寫實功底和繪畫“習慣”之間進行協商、取捨、求和。筆觸、造型在局部的確鑿與模糊,所追求的不是風格和情緒的表達,而是整個繪畫空間在意義上的開放性。

雅 | 昌 | 推 | 薦

春拍在即,

雅昌得藏為各位藝術愛好者及藏家

帶來了全新收藏利器

雅昌雲展小程序上線啦

戳鏈接查看高清大圖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藝術90後 | 司博聞:在平庸的時代找尋個人定位

商 | 務 | 合 | 作

藝術頭條APP及電商平臺 | 雅昌拍賣圖錄APP及拍賣收藏 | 得藝Artplus電商平臺 | 雅昌藝術圖書 | 美術 | 藝術家服務中心 | 文博數字化

商業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