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襆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王凱飾演的宋仁宗

最近正在熱播的《清平樂》,你有沒有追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個劇裡面的男性角色頭上,我們發現一種特別的帽子,說是叫帽子,其實人家學名叫“幞頭”。

這幞頭,我相信大家可能覺得有點眼熟,沒錯,它是後期烏紗帽的前身,最早呢,其實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烏紗帽

那它是具體用來做什麼的呢?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古代的男性都有一頭飄逸的秀髮,所以他們在行動或者是勞作的時候,長長的頭髮都很不方便,於是乎就要用布把它們包起來。把頭髮包起來的這塊布就是幞頭。

我們直接借用沈括先生在他的《夢溪筆談》裡講幞頭的這句話:“幞頭,一謂之‘四腳’,乃四帶也。二帶系腦後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故亦謂之折上巾。”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其實就是這樣:一塊方形的布,有四個腳,前面兩個腳繞過腦後一直到後腦勺這繫個結,然後另外剩下的兩個腳呢,一開始有人把它系在下巴這裡,也有人把它反系頭上,就是在這塊打個結。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前面兩個腳繞過腦後一直到後腦勺這繫個結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前面兩個腳繞過腦後一直到後腦勺這繫個結,繫好就是這個樣子了!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剩下的兩個腳,一開始有人把它系在下巴這裡,也有人把它反系頭上,就是在這塊打個結。

這種形制呢,我相信大家是很熟悉的,你仔細瞧瞧李白、杜甫的畫像,他們頭上戴的也就是這種幞頭;這種呢,其實算是比較軟一點的質地的,因為它是直接用布包這個真頭。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有的小夥伴可能覺得奇怪,那《清平樂》這部劇裡的幞頭似乎跟這種不太一樣哦,因為看起來感覺它的冠子非常固定,硬邦邦的,是不是?

那這是因為形制有所發展啊!晚唐時候,開始盛行喜歡高大幞頭的風氣,人們會在幞頭裡面墊木頭或者是藤織草製成的巾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真頭髮不太夠用,我們把它墊高一點,顯得自己威武一點。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宋史▪輿服志》有這樣的記載:“起初以藤織草巾子為裡,紗為表,而塗以漆。”也就是說,它最開始的時候,裡面確實有一張用藤織草製成的巾子來墊高的,同時,可能也是便於把頭髮攏在一起不至於滑落。

那發展到了宋朝之後,除了這一種藤織草巾子有了之外,花裡胡哨的東西還多了一樣,那就是幞頭後面的兩個角變換出了很多花樣。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沈括先生在他的《夢溪筆談》裡寫道:“本朝幞頭,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凡五等,唯直腳貴賤通服之。”也就是說幞頭的腳呈什麼形狀擺放還是很有區別的。

就拿《清平樂》這部劇來說,劇中管家、大臣們上朝時戴的是方頂直腳幞頭,它的腳裡面用鐵絲支撐起來,做成這種又長又直的形狀。然後呢,你也可以看到,在第一集開頭,官家他出門了是不是?他出禁中去見李順容的時候,他頭上戴著呢,就是比較像唐制的幞頭,屬於比較平常式的這種幞頭。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那看到這裡你可能也比較明白了吧,其實,宋朝這種特殊的方頂直腳幞頭不是像傳說中那樣,皇帝是為了避免大臣們竊竊私語而設置的。這種宋朝特色的幞頭,其實是有著漫長髮展時間的。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衣冠之國”之稱,跟權力和地位聯繫在一起影響最為深遠的非烏紗帽莫屬。而宋代“烏紗帽”——展腳幞頭,時常見於宋代壁畫和雕塑,但是留存下來的實物極少,如今《清平樂》這部劇算是讓我們一享眼福,也補了文化這堂課吧。

《清平樂》帽子大清點:軟幞頭如何展硬翅?看烏紗帽的前世今生!

(本文作者一純,今年19歲,在家自學國學四年,有所感悟,願能與您分享交流,您的點贊、轉發、評論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謝謝!*^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