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起多大作用?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家人外,就是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甚至在當今這個大家都在忙著打拼的時代,孩子與老師相處的時間甚至更多,因而一位合格的老師就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成長中遇到的那些老師。

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起多大作用?

鄉村女教師和小學生在教室裡

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中時評選三好學生,我們班採取了投票的方式,我的好朋友阿毛因為學習好、性格溫和獲得了最多的票數。後來班任找她談話,大概的內容就是三好學生是有名額限制的,如果體測不過就會浪費掉。阿毛有些胖。後來這個名額就給了另一個女生。阿毛現在已經大學畢業了,那天我們聊起從前的事,她說這件事她永遠不會忘記。那時候因為胖胖的身形她本來就很自卑,沒想到班主任卻用這種看似正當的理由再次傷害了她。如果當時沒有投票選中她,而是直接內定另一個女生,或許她還不會這麼討厭這個老師。也不會這麼討厭數學。

其實這位老師並不是一個不負責任、心思壞的老師。她對於我來說有另一種影響。她對我一直不錯,我以為只是因為成績好。後來畢業的時候,她抱了抱我,對我說:“班級裡我最喜歡的就是你了,什麼都知道但是不吱聲。”儘管我覺得她對我有一點誤解(我真的只是不愛說話),但是那句話讓我很感動,我覺得她在關心班級裡的每一個同學,尤其是我。

同一位老師卻給不同的學生形成了不同的影響,所以即使一位老師生活中是個很善良的人,如果他沒有認真的思考過如何才能做一個好老師,只是把學生當作教授知識的對象,就很有可能在看似優勢最大化的考慮中傷害一些孩子。

有時候只是一個不經意的決定很可能就影響了一個人的一生,這不是故意把一件小事說得嚴重。有多少學生因為一位老師而討厭一門學科導致偏科,不能考上心儀的大學。當然,人的一生不會就因為沒有考上好的大學就前途灰暗,可他們本來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同樣也會有學生因為一個喜歡的老師而受到激勵,努力為自己的人生奮鬥。除了成績,更重要的是老師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心智發育還不完全,往往很容易受影響。作為一個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不應該只在意成績,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心智成長。

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起多大作用?

講課

遇到極品老師,三觀崩塌

我遇到的老師或許只是在處理一些問題過程中考慮不周到,但他們起碼對大部分學生起到了正面作用。我朋友說起她高中的女班主任,真正令人震驚。據說這位老師不知出於什麼心理,(或許是想讓孩子們聽話一些吧)對她的學生們說她懷孕了,然後因為操心他們流產了。室友說那時候她突然有點心疼這位每天罵他們的老師,結果有一天肚子疼上課時間去衛生間,聽到這位老師對另一位老師說,我那是騙他們的。甚至有一次班裡兩個男生打電話請假去醫院,說是出車禍了。這位班主任堅持認為他們想要逃課在撒謊,讓他們必須先來學校。後來其中一個男生被診斷為腦震盪。或許這兩個男生曾有過逃課的記錄,可明明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她卻選擇了最壞的一種。

身為一位老師卻不能以身作則,好在高中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不然遇到這種老師,很難說會形成怎樣的三觀。

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起多大作用?

課堂

老師所謂的經驗可以用來評判每一個學生嗎?

我是個挺“不長腦子”的人,從小學開始我經歷了無數次忘帶作業、忘帶課本,直到高二那年突然之間好像開竅了,才再也沒忘記過。小學和初中大概是老師對我比較熟悉,沒有特別責怪過我,但偶爾也會讓我佔用上課的時間回家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高中地理老師。那段時間現在想來簡直是難以理解,我竟然連續三次沒有按時上交地理作業,其中一次是因為生病請假了。在那之後的一次課堂上,地理老師把我叫上講臺回答問題,並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我就對這個同學印象最深刻,從來不寫作業。作為一個內向的小姑娘,我當時就理解了什麼叫“想找個地洞鑽進去”。這個比喻可真是貼切啊!

連續三次沒有按時交,確實難以原諒。可以說寫作業和把作業帶到學校上交就是學生的任務。老師當然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提醒我,但她不應該主觀臆斷,以她“學生說忘帶就是沒寫”的經驗來判斷學生並公之於眾。因為是自己做錯了,後來我對這位老師倒是沒有產生什麼厭惡感,但是產生了很大的恐懼感。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終於被狠狠治了一次,不知不覺中後來就再也沒忘帶過作業了。

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起多大作用?

課堂

多做一件“沒有必要”的事,卻給學生莫大鼓勵

我的高中物理老師是一位非常嚴肅的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沒有人敢說話。如果我們不能說出他想要的回答,他會罵我們“豬腦子”、“愚蠢”。他偶爾也會冷幽默一次,明明自己在笑卻不讓我們笑。他好像也很怕麻煩,有一次我朋友在超市碰到他,聽到他對他大概五六歲的兒子說,買橘子吧,別買葡萄,你媽不在家沒人給你洗。在我們印象中,沒有比他更可怕的老師了。就是這樣一位老師,卻因為一件“沒有必要”的事,讓我們對他有了不同的看法。高三一次作業發下來,我發現我的本子上寫了一段話:“你是個努力的孩子,自信一點,高考一定沒問題!”每個人的本子上都有一句話!原來,我們在他眼中不只是“豬腦子”啊!

或許他本來就是這樣一個性格冷淡的人,作為一個任課老師,更不必“多此一舉”,可他關心我們即將高考的那種焦慮的心情。所以在我看來,他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好老師了。

如今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老師的要求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因而往往經過大學專業性的學習或者經過正式教師考試才能正式上崗。在這些過程中,相比較於對課程的熟悉程度,更多考察的是以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的能力和對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老師,但選擇成為老師就應該認真思考到底怎樣才能成為一位合格的“園丁”,瞭解每一朵“花”的特性,才能使他們茁壯成長。

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起多大作用?

教師

新聞上偶爾也會看到“高學歷的人渣”,成績好不代表素質高。現在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而不是以升學率為中心的教育。當大家有了這個意識,就代表了一種進步。相信我們的教育制度會越來越完善,也會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好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