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在以前的古代,對龍的說法特別的多,許多皇帝都認為龍是權力的象徵,指至高無上,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在的一句話就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是中國的“圖騰”。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中國人心中,它是一種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神物。帝王自稱自己是真龍天子、百姓自己是龍的傳人。把各種動物的形象聚於龍一身、有獸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靈性,並創造了許多龍的傳說。

所以有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贔屓:又名龜趺、霸下,其貌似龜,有齒,天生神力,好負重。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消災的功能。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大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狴犴,又名憲章,相貌似虎。威嚴有力,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饕餮

: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蚣蝮:蚣蝮性喜水,嘴大,肚子裡可盛大量的水,能吞江吐雨,調節水量,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傳說蚣蝮觸犯天條,被貶下凡,受命看守運河一千年。千年之後,蚣蝮獲得自由離開人間,人們為紀念它,將其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祈禱河道平安。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睚眥,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所以,像豺一樣的龍子就出現在刀柄刀鞘上了。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狻猊,狻猊又稱金猊形似獅子,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佈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椒圖:椒圖形像螺蚌,好閉口,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輔首銜環為其形象。遇到外敵侵犯總是將殼口閉緊,人們將它用在門上,除取“緊閉”之意,以求平安外,還因其面目猙獰以負責看守門戶,鎮守邪妖;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即椒圖“性好僻靜”,忠於職守,故常被飾為大門上的鐵環獸或擋門的石鼓,讓其照顧一家一戶的安寧,被民間稱作“性情溫順”的龍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多多漲知識吧!有不對的地方多多指正。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神話故事

莫衛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莫氏古玉雕”第一代創始人、中國玉雕藝術大師、廣東省著名玉雕設計師。

莫衛國老師的作品,用歷史和傳統,塑造民族之魂,演繹東方之美

。以全新的設計風格,以及特殊的玉雕工藝在業界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和極高的讚譽。

他的作品融合了古玉文化,青銅文化,傳統木雕工藝,以及古建築藝術。

他取精用宏,借用中國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結合當代翡翠玉雕工藝,創作出了具有鮮明的東方文化特色和獨特的中國人文精神內涵的“翡翠仿古玉雕”系列作品。

他不僅秉承了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還融合了西方雕塑藝術,作品凝重而不呆滯,強烈而不生硬,極具含蓄內斂的藝術效果和內在美。

毫無疑問,莫衛國老師是當代仿古玉雕的領軍人物。他的風格融古貫今,承前啟後,每一件作品因材施藝發揮到了極致,每一件作品都賦予了極深的思想內涵和極高的人格力量。

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嚴於律己的工匠精神。

每件作品精雕細琢線條優美,剛韌有餘,引人入勝,回味無窮。細微之處,精美絕倫,動人魂魄,彰顯著獨一無二的尊貴氣質和高雅的風範。

他的作品:承載著當代治玉人的情懷;代表著中華民族向上的精神;傳承著中國玉文化的精髓;創造著傳世和不朽的玉雕藝術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