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促進孩子獨立的能力

小磊今年讀小學4年級,在學校學習成績優異,做事也很有責任心,對待朋友同學都非常熱心,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小磊之所以這麼優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爸爸媽媽對小磊的行為,原來從小到大家裡的大事小事,都會和小磊一起商量討論,這樣看似簡單的行為,卻促進了孩子獨立解決事務的能力。久而久之,小磊認為家裡的事也是自己的事,在學習上也變得非常自覺,做事也非常有責任感。

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促進孩子獨立的能力

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也不能幫助家裡解決事務,就沒有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討論。其實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討論,能夠更好的促進孩子獨立解決事務的能力,能夠讓孩子明白家庭的概念,久而久之,孩子不但會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對於家裡的事情也會更加積極的參與。

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促進孩子獨立的能力

很多父母會抱怨自己的孩子二十多歲了,對家裡的事什麼都不管不問,什麼事情都丟給父母自己去管,都要讓父母去操心。之所以會導致這樣的情況,主要就是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的不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讓孩子去參與家庭事務,什麼事情都父母親力親為。讓孩子習慣了這樣的一種狀態,孩子怎麼可能會覺得這是他的責任呢?

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促進孩子獨立的能力

許多獨生子女在家裡不僅有爸爸媽媽幫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都圍著他轉。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什麼就跟家長要什麼,他們根本不用去考慮家裡的情況。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僅僅缺乏責任感,而且更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因為從小到大都有家人的照顧,都不用為了家裡的事務去操心,對於家庭的概念更是模糊的,他們會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促進孩子獨立的能力

其實,孩子也是家庭裡的一員,父母應該換個角度去看待孩子,孩子也是有權利有資格去參加家庭事務的討論的,儘管他們有時候沒能夠起到好的幫助。但是讓孩子參加家庭事務的討論,並不是想要孩子的建議,而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明白家庭概念,幫助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

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促進孩子獨立的能力

總而言之,爸爸媽媽在做為家裡決定時,不妨和孩子一起討論,聽聽孩子的建議和想法。不管孩子說的有沒有實際的用處,應該心裡出自對孩子的尊重,也為了孩子在今後的生活更加有責任感。那麼你會和孩子一起討論家庭事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