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給企業帶來哪些機遇?

今年6月,2019世界中小企業大會在北京懷柔雁 棲湖開幕。剛舉辦兩屆的世界中小企業大會已經成為各國政商學各界匯聚一堂,縱論世界經濟發展大勢、尋找合作共贏契機的品牌會議。在世界經濟復甦緩 慢的時代背景下,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將如何帶動中小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將為中小企業提供怎樣的發展機遇?又會面臨何種挑戰?諸多話題備受各方關注。

從高峰論壇成果找尋企業切入點

今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取得豐碩成果。企業要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有必要先從宏觀層面把握“一帶一路”的發展方向,進而從中發現和找準切入點和適合參與的領域。關於第二屆高峰論壇取得的成果,可以用四個字來簡要概括:

第一個字是“共”。包括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等在內的40位領導人出席峰會。來自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的6000餘名外賓參加了論壇。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官、產、學界代表,共商如何推進國際合作,如何實現共贏發展,

第二個字是“明”。本屆高峰論壇確立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明確目標,指明合作方向。高質量是“一帶一路”下階段發展的關鍵詞,“一帶一路”將是崇尚創新的發展、注重綠色的發展、重視廉潔的發展。

第三個字是“實”。中國與合作伙伴國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和項目,搭建了很多功能性的合作平臺。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在交通、稅收、貿易、審計、科技、文化、智庫、媒體等領域同中方簽署了100多項多雙邊合作文件。一些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同中方簽署了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

第四個字是“暖”。“一帶一路”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參與國民眾感到更加溫暖,更有獲得感。“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注重經濟合作等方面的“硬聯通”,更注重溫暖人心的“軟聯通”。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給企業帶來哪些機會?

機會之一:綠色絲綢之路和創新絲綢之路建設,將給生態環保類和創新類企業帶來無限機會。“一帶 一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下一步要把“綠色”作為底色,把“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低碳環保產業、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設等最新科技和理念運用到“一帶一路”建設上來,助力合作伙伴國的跨越式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機會之二: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交通等領域大有可為。“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建高速,要閃富,通網絡”。很多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薄弱,國與國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斷頭路”“腸梗阻”的地方很多,需要疏通的節點不少。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仍然是重中之重,這無疑會在修橋、鋪路、建港口、網絡和空間信息走廊建設等方面為企業帶來無限參與機會。坦桑尼亞前總理平達在重慶考察時曾表示,坦桑尼亞有又長又寬的內河,但內河港口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希望借鑑中國長江沿江開發的經驗,改善國家內河航運條件。

機會之三:農業、漁業等領域值得長期投入和關 注。據瞭解,高效農業在很多非洲國家還沒有得到推廣,靠天吃飯仍是常態。規模海水養殖、海洋捕撈在不少沿海國家還是空白。目前從事農林牧漁的走出去企業數量不多,沿線國家市場潛力巨大、開發需求迫切。肯尼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緊臨印度洋,是全國重要工商業中心,其港口為非洲東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薩市長表示,特別希望中國能有海洋捕撈企業來幫助蒙巴薩發展海洋漁業。

機會之四:第三方市場合作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一帶一路”秉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 原則,中國願意同包括髮達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共建“一帶一路”,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打造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三方共贏的模式,共同做大做優世界經濟“蛋糕”。目前,中國與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達成了在第三方市場開展合作的協議。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優勢互補,在基礎設施、能源、環保、金融等領域具有廣泛合作前景。

規避風險是企業走出去的必修課

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必將給企業帶來無限商機,但企業在抓住機遇的同時,識別和防範風險也至關重要。目前,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面臨的風險種類很多,分為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 跨文化融合風險、安全風險、輿論風險等多種風險,我國企業走出去要學會診斷風險,加強風險管控。

政治風險是指一個國家由於各種政治力量的鬥 爭,使其投資經營環境發生變化而影響外國企業投資 的狀況。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局更迭頻繁, 一旦出現社會動盪和政治波動,企業投資就會面臨很大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由於東道國經濟和市場因素變化而導致的損失風險,如匯率風險等。經濟風險是企業對外投資面臨最多、情況也最為複雜的風險。如在信用風險方面,有的國家先期承諾會有很多政策優惠,但一旦到該國投資後,實際兌現比較慢。

法律風險是指因東道國法律制度不健全或執法 歧視、投資者法律意識不強等導致的風險。沿線國家 法律制度和執法環境各不相同,投資者需全面深入了 解,避免投資風險。其中最常見的是勞資糾紛,主要是企業對東道國的勞動用工、工會、福利、保險等法律不瞭解或遵守不到位而導致。

文化風險是指由於對東道國語言、風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瞭解不夠所帶來的風險。由於國情不同、文化不同、員工價值觀不同、企業管理理念不同,對外投資企業與當地企業文化融合有一定難度,與其當地員工溝通成本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投資合作的成敗。

安全風險包括傳統安全風險和非傳統安全風險。傳統安全主要指軍事、政治和外交衝突帶來的威脅。非傳統安全主要包括恐怖主義、跨國犯罪、商品走私、非法移民、海盜、洗錢、疾病蔓延、自然災害等。我國企業人員要善於防範這類風險,既要“走出去”“走進去”,也要能安全“走回來”。

輿論風險是指境外投資企業的某些不當經營行為有可能成為國際媒體和不友好勢力藉機炒作的風險。這類風險具有生成機制複雜、擴散性強、負面影響大等特點,企業對外投資時必須時刻注意規範自己的經營行為。

儘管風險不少,但“一帶一路”總體上是機遇大於風險。走出去的企業一定要主動了解並融入當地社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將參與建設的項目打造成“一帶一路”的靚麗名片,從而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金鑫: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智 庫聯盟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