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場規劃須“以牛為本” 不能千篇一律!

隨著奶牛養殖業的蓬勃發展,各地都在規劃或計劃興建現代化、規模化的奶牛場,但一些奶牛場倉促上馬,沒有重視前期的規劃和設計工作,沒有做充分的論證,結果牛場建起來了,運行效果很不理想,沒有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牛場規劃須“以牛為本” 不能千篇一律!

奶牛場的選址一定要慎重,它不僅關係到奶牛場本身的經營和發展,還關係到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奶牛場的選址要綜合考慮以下兩個因素:一是自然條件因素,包括地形地勢、水源水質、土壤、氣候因素等;二是社會條件因素,包括水電供應、土地徵用、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等。馮英強調,牛場選址應符合當地城鄉規劃;場址應選在交通便利、供水供電方便的地方,場區水源條件要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奶牛場附近應有充足的青、粗飼料供應地;應選在地勢高、氣候乾燥、背風向陽、空氣流通、土質良好、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點;水資源保護區、旅遊區、自然保護區、環境汙染嚴重地區、家畜疫病常發區及山區、窪地等易受洪澇威脅的地段不得建場;場地面積應符合建場要求,一般奶牛場區的佔地面積,可按每飼養一頭成年母牛佔地面積150~180平方米計算。

牛場規劃須“以牛為本” 不能千篇一律!

其次,奶牛牛舍的結構樣式要合理,不能千篇一律。為了給奶牛創造一個最佳的生活環境,就要求有適應不同地區條件的奶牛舍,其結構樣式、通風方式、飼餵方式、糞汙處理等都不相同。如果千篇一律,都是一種模式的話,就達不到高投入高產出的目標。奶牛場的規劃設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養殖方式、投資情況綜合考慮確定,採取“量身定做”的方式。現在設計的牛舍規格有14米跨泌乳牛舍、27米跨四列臥欄封閉式牛舍、27米跨四列臥欄開放式牛舍、32米跨度6列臥欄式牛舍。14米跨泌乳牛舍密封性好,牛群分群細,便於管理,平均每頭牛佔地面積為10平方米。27米跨四列臥欄封閉式牛舍雙面飼餵,通風、保溫能兼顧,可加裝機械清糞系統,平均每頭牛佔地10平方米。27米跨四列臥欄開放式牛舍通風更加流暢,尤其適合南方地區使用,牛舍兼顧了一部分運動場的功能,平均每頭牛佔地10平方米。32米跨度6列臥欄式牛舍適合自由式養殖模式,牛舍通風、保溫能兼顧,平均每頭牛佔地8平方米。

牛場規劃須“以牛為本” 不能千篇一律!

再次,糞汙處理方案一定要考慮周全。畜禽糞便處理不好,不僅造成環境汙染,而且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傳播。在規劃養殖場時,要規劃好糞汙的收集方式,要留出足夠的糞汙存放和處理的場所。為此,在規劃奶牛場時,要遵循以下原則:奶牛場的排水系統應實行雨水和汙水的收集輸送系統分離,在場區內外設置的汙水收集輸送系統,不得采取明溝佈設;新建、改建、擴建的養牛場應採取幹法清糞工藝,要日產日清;糞便貯存設施的位置必須遠離各類功能地表水體(距離不得小於400米),應設在養殖場生產及管理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貯存設施應採取有效的防滲處理工藝,防止糞便汙染地下水,貯存設施應採取設置頂蓋等防止降雨(水)進入的措施。牛糞既是主要的固體汙染物,又是一種資源,應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進行處理,生產有機肥料,既可解決牧場的環境汙染,又可為廣大農戶提供優質有機肥。各個牛舍每天至少清糞兩次,運動場每日撿拾一次,牛糞集中運到糞肥加工廠進行槽式無害化處理,達到《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標準》中廢渣無害化指標,製成有機肥運出牧場。牧場產出的汙水主要來自牛舍和擠奶廳的尿液及沖洗汙水,屬有機廢水,採用生化處理方法最為適宜,確保出水水質達到《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標準》中規定的指標,進行沼氣發酵是目前最為經濟的處理方式,對沼渣、沼液應儘可能實現綜合利用,不能還田利用並需外排的要進行進一步的淨化處理,以達到排放標準。


牛場規劃須“以牛為本” 不能千篇一律!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關注微信公眾號:(牛羊交易寶/dfj080),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