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顏值經濟”崛起

在以往,“抗衰老面膜”、“遮瑕膏”、“美容院”等等關於“美”的詞語是女生的“專用詞”,但如今,這些也成為了“他們”的日常,一瓶”大寶“抹全身的時代已成過去式。

無疑,“豬豬男”、“小鮮肉”已成為如今中國社會的主流審美標準之一,這也預示著男性“顏值經濟”正在崛起。那麼,其背後又隱藏著哪些信息點呢?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在95後男性群體裡,有18.8%的人使用過BB霜,18.6%使用過唇膏/口紅,18.6%使用過眼線筆/眼線液,8.8%使用過眉筆/眉粉/眉膏。此外,每三個買粉底的男性裡就有一個是95後;

中國男性美妝市場已於2017年超過韓國,成為亞洲最大大市場;

2016年-2019年,中國內地男性護膚品及化妝品市場的零售額平均年增長速度達到13.5%,遠高於全球的5.8%;

據《2019男性護膚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四線及以下城市是男性護膚的第二大市場,且消費人數和消費金額高於其他線級城市,並穩定增長;

2019年1-7月男性美妝成交量同比增長為140.36%;

天貓2019年雙11預售首日,男士彩妝成交同比增長56%,其中素顏霜銷量最高。此外,男性醫美花銷增幅為女性的1.2倍。天貓醫藥保健品類排行榜中,男性最愛買位於第一的是乳清蛋白;

2019年雙11預售期間,醫療美容產品成交同比增長158%,其中,男性消費者購買比例達28%;

2019年雙11電商用戶性別佔比分佈中,男性佔比49.6%。

男性“顏值經濟”崛起   |電商評論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個信息點:

1、男性化妝低齡化;

2、男性的“顏值”消費力逐漸向女性看齊;

3、男性護膚從“單一需求”向“多元需求”轉變。

那麼,是哪些因素促使男性越來越愛“美”?

「電商評論」觀察到有以下三點因素促使新時代男性越來越愛“美”:

潮流文化的影響

男性“顏值經濟”崛起   |電商評論

在“韓流”等外來文化的影響之下,中國綜藝節目、偶像類電視劇等鏡頭裡的中國男明星的臉蛋不再是清一色“陽剛”,而是多了些許“陰柔“,這點在《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等在泛95後群體裡具有深遠影響力的選秀類綜藝節目裡尤為凸顯,甚至你會驚奇地發現,某些男生的妝容比女生還要精緻。

無疑,在外來文化及偶像的影響之下,90後以及代表著中國未來的“Z世代”的主流審美已悄然發生變化,“精緻”不再是女性的專屬,男生也可以“美”過女生。

此外,從側面可以反映出,中國社會對於男性化妝、美容愈來愈包容。

社交平臺的助推

男性“顏值經濟”崛起   |電商評論

曾經有人統計過,無論是在YouTube上還是在B站上,10個美妝博主裡有5個是男的。雖然無法驗證這數據的真假,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小紅書、抖音等等“種草”類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上,我們看到越多越多的男性當起了美妝博主分享護膚知識、化妝知識。比如在全球享有盛名的美妝教父Goss大叔(活躍在YouTube上)、“口紅一哥”李佳琦等等。

男性“顏值經濟”崛起   |電商評論

Goss大叔

男性“顏值經濟”崛起   |電商評論

職場的所需

美麗經濟學創立者、美國著名勞動力經濟學家丹尼爾·哈默梅什在其《顏值與勞動力市場》的論文中提出,顏值和終生勞動力總收入呈較強的正相關性。並指出,高顏值人群時薪比平均高5%;低顏值人群時薪比平均低7-10%。另韓國經濟學家Soohyung Lee和Keunkwan Ryu基於丹尼爾·哈默梅什的研究成果,發表了題為《婚姻和勞動力市場的整容手術效應》的研究論文,文中指出,顏值與薪金收入、配偶收入呈較強的正相關性:顏值最高的男性的薪金收入要比顏值中等的男性高15.2%。

此外,經濟學家約翰·卡爾·斯庫茲和卡米爾·古扁列韋斯在其研究論文《顏值和終生收入》中指出,顏值與高初中課外活動(學生會、社團、體育項目)參與度、自信度、五種人格特質等呈較強正相關性,換言之,高顏值的人將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並以此獲得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

因此,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之下,中國男性越來越注重“顏值”,也因此帶動中國男性護膚品及化妝品市場的發展。

但顏值不止於“臉”上功夫。

鞋服、頭髮等等作為形象工程的“第二道關卡”,自然也備受男性的“關照”。


鞋服要夠“潮”

相關報告指出,服裝、鞋是男性網購較多的商品品類,在購買頻率上,分別位居一、二名。其中,潮牌愈受關注。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至2017三年間,男性在潮牌消費上從29%增至36%。

此外,「電商評論」還觀察到,“Z世代”泛95後更願意為“興趣”、為社交、為取悅自己而買單,“品質”不再是他們所關注的唯一焦點,比如,他們會願意為了一件聯名T恤而去排隊、花個原價幾倍的錢在毒APP上買鞋。

而且,95後年輕男性熱衷國潮等服裝商品,比如漢服、有漢元素的嘻哈服裝等等。也因此,李寧、安踏等等國貨也因“潮”而火,市值更是大漲。

男性“顏值經濟”崛起   |電商評論


護“發”攻堅戰

毋庸置疑,熬夜已成為90後、95後甚至是00後的日常,隨之也帶動了“夜經濟”的繁榮,但也爆發了一個問題,年輕人脫髮越來越嚴重。

相關報告指出,脫髮人群中,男性約1.63億,女性0.88億。其中60%的人在25歲就出現脫髮現象,而且比上一代人脫髮年齡提前了整整20年。

再精緻的五官也hold不住“地中海”。因此,這一屆的90後早早地開始護髮。

據淘寶發佈的2018年《中國男性消費報告》數據顯示,防脫品類年銷量增幅104%,其中90後購買生髮防脫產品人數增長192%。

男性“顏值經濟”崛起   |電商評論

此外,據今年的天貓雙11數據顯示,在所有購買假髮套的人群中,90後以42.41%的比率成為假髮套購買主力軍;其中未滿20週歲的00後以8.36%的比率打敗了奔六的60後們,位列第四。當然,這個比例中,我們還得考慮有部分人是出於修飾等需求而進行購買的。

總而言之,脫髮年輕化趨勢明顯,也因此,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欣榮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植髮市場、相關科技產品的發展。有相關報告預計,到2020年,整個養髮及相關產業規模有望超過400億元。

總結:

無疑,男性更愛“美”對於品牌商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因為這一屆的年輕消費者與70後、80後有著不一樣的個性主張,如何與他們“同頻”,這便要看品牌商如何去善用“潮”這個元素以及在與他們溝通過程中如何展現品牌的“真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