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知識產權宣傳週 | 知識產權我知道(一)

2020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週活動於4月20日至26日期間舉行,主題為"知識產權與健康中國"。

今天我們先從基本概念開始以問答方式帶大家一起走進知識產權大課堂。

什麼是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英文為“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和經營活動中的標記、信譽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也稱為智力成果權。中國《民法通則》規定,知識產權屬於民事權利,是基於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

知識產權可以分為哪幾類?

在法學理論研究領域,知識產權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狹義的知識產權分為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包括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作品版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

廣義的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及其鄰接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權、企業名稱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權、地理標誌權、產業質量標記權等。

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公約如《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和WTO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採用的是廣義範疇的知識產權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發現權不被作為知識產權對待。

什麼是知識產權的地域性?

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指的是知識產權只在授予其權利的國家或確認其權利的國家有效。這意味著根據一國法律所取得的知識產權,僅在該國領域內有效,在其他國家原則上不發生效力。

甲公司在A國獲得保護的專利權和商標權,在B國並不同樣受到保護,除非這兩個國家簽署了雙邊或多邊協定。一般情況下,甲公司的專利和商標如果要在B國獲得保護,就必須在B國進行申請並獲得授權。但是,物權的保護原則上就沒有地域限制,遊客去國外旅行時,不管是在哪個國家,隨身帶著的衣服、手機、相機等財產都受到所在國法律的保護。

什麼是專利權?

通常來說專利權是對發明創造的保護。不過各國由於國情不同,專利制度保護的客體和具體規定上也各不相同。如根據中國《專利法》,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動物和植物品種、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等都不屬於專利保護的範圍。不過在日本,動物和植物新品種以及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可以通過專利制度獲得保護。又如在美國,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不屬於專利制度保護的客體,而植物新品種則可以通過專利制度進行保護。

在中國的專利制度中,包括了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專利。其中,發明和實用新型保護的是技術方案,而外觀設計保護的是對工業品形狀、圖案等的設計方案。

專利有效期是多久?

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

專利權人應當自被授予專利權的當年開始繳納年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專利權在期限屆滿前終止:

1. 沒有按照規定繳納年費的;

2. 專利權人以書面聲明放棄其專利權的。

發明創造只能通過專利來保護嗎?

並不是。技術創新可以申請專利,也可以通過商業秘密(也可稱作未公開信息)來獲得保護。不過,專利制度是以公開換取保護,對社會作出了貢獻,專利期滿後,技術方案成為公有領域的一部分。而商業秘密權利人對技術方案進行了保密,沒有向社會公開,故法律制度對其的保護就弱於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