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美人如此,夫復何求!

王菲,鄧麗君 - 清平調.mp34:34

來自詩詞心說

得美人如此,夫復何求!

得美人如此,夫復何求!

看見天邊燦爛的雲霞就能想到貴妃的錦繡華服,看見盛開的牡丹花便能想起貴妃傾城絕俗的容貌。花朵得遇春風雨露的滋潤,更顯嬌豔,而貴妃得沐君王的寵愛,更為動人。像貴妃這般擁有絕色容顏的女子,若不是從群玉山頭降落人間的仙子,就是從月下瑤池翩躚而來的天神,絕非凡世俗人。

得美人如此,夫復何求!

貴妃國色天香,像一支紅豔的牡丹,上面結著露珠,還散發著清香,沁人心脾,若能得此佳人,當年的楚王哪裡還會為了巫山神女而枉斷愁腸呢!漢宮的佳麗萬千,但若要找出一個能與貴妃姿色相媲美的人,恐怕只有漢宮美人趙飛燕精心妝扮後才能比較!

得美人如此,夫復何求!

名花牡丹的富麗典雅與楊貴妃的盛世美顏交相輝映,如夢如幻,令人心生歡愉。所以君主時常於沉香亭北倚欄觀望,含笑欣賞。只消如此,便可解除心中的萬千愁苦,得美人若廝,夫復何求!

得美人如此,夫復何求!

這首《清平調》,是我們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據記載,唐玄宗執政的某年春天,他與楊玉環在花園中觀賞牡丹,此時的歌舞演奏者皆已就緒,玄宗卻突然覺得與貴妃共賞名花,用往日的樂詞太過陳舊無趣,便急召李白入宮寫新詞,李白當即在花箋上作出此調。全詩分為三個部分,層層相扣,從不同角度寫楊貴妃的傾世絕塵之姿,無可挑剔,令人心生傾慕。

第一部分作者從空間著手,浮想聯翩,用各種人和事物比喻貴妃美貌,並表示貴妃乃仙女下凡,並非凡人,讚譽極高。第二部分,作者從時間角度描寫貴妃的美,縱觀古今,竟無一人能與貴妃想比,任何一位美人,在貴妃面前都會黯然失色。最後一部分,作者回歸現實,著眼於眼前的場景,寫楊妃的美與牡丹的豔相互襯托,更加脫俗,令人欣喜,並最終點明重點:貴妃的美能讓君王解憂,這也暗示出,玄宗專寵楊妃並非是被她的美貌蠱惑,楊妃紅顏禍國的謠言不攻自破。

得美人如此,夫復何求!

理解了整首詩,我們便能肯定楊玉環的美貌無愧於“中國四大美女”之稱,然而,美貌帶給她了無上的榮寵,卻也要了她的性命。生於那個年代,作為女子,她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意識去掌控自己的命運,所以馬嵬坡下那場浩劫是她躲不開的宿命!

直到現在仍有很多女人無法獨立掌控自己的命運。今年9月份,著名女星沈麗君跳樓自殺的消息轟動全國,年僅35歲。她擁有著甜美姣好的容顏,曾被稱為“上海第一美女”,後來嫁給了一位富二代,她的人生原本應該幸福美滿,然而婚後選擇相夫教子的她,再次被大家關注卻是以這種慘烈的方式。在八年的婚姻裡,她對經常出軌並且有暴力傾向的老公一再忍讓,甚至經常被小三出言挑釁。老公的冷遇,第三者的出言不遜,都讓她十分壓抑,後來得了抑鬱症。極度的隱忍並未讓她收穫溫暖,而是身心受創,最終她不堪重負,選擇了自殺。

得美人如此,夫復何求!

現實中像沈麗君一樣的女人不在少數,她們在漫長的生活中失去自我,依附於他人而活,不斷的隱忍換來的只能是變本加厲的欺辱,逐漸侵蝕掉整個人的所有力量,最終連離開的勇氣都沒有。

絕世的美貌是上天對一個女人的恩賜,但是僅憑容貌並不能讓一個人一生無憂,我們只有努力在喧囂的生活中保住自我的追求和本心,生命的節奏才不會被別人打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