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拜耳為何送來錦旗?上海知識產權保護從嚴從速、一視同仁

明天,是第20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將召開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大會。今年,是《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11—2020年)》收官之年,上海將基本建成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

知識產權保護是激勵創新的基本手段,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支撐,也是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上海在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方面積極作為,取得了國際公認的顯著成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19年發佈的報告顯示,上海躋身全球創新熱點十大城市。通過健全“同保護”機制,上海努力打造亞太地區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的“首選地”。這座城市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環境,得到眾多外資企業的好評。

圖片

創新熱點十大城市創新網絡圖。來源:2019年版《世界知識產權報告》

拜耳送來“公正執法”錦旗

作為外企最多的中國城市,上海在知識產權“嚴保護”“同保護”“快保護”方面的工作成效,對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十分重要。“拜耳是較早進入中國的創新型外企,見證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進步。”拜耳知識產權顧問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近年來,我們感受到上海專利行政執法部門對保護知識產權的堅定決心,以及對國內外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的堅定態度,這增強了拜耳對中國創新和營商環境的信心。”

2019年1月,拜耳醫藥保健公司向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處理請求,因為他們發現,上海一家醫藥企業在其官網和展會上許諾銷售抗腫瘤原料藥“索拉非尼”,涉嫌侵犯拜耳的專利權。受理請求後,市知識產權局立即組建合議組,向涉案企業現場送達答辯書和請求書副本,隨後召開口頭審理會,聽取雙方當事人舉證質證意見。在此基礎上,合議組圍繞多個裁判要點進行了調研和討論。

時隔4個月,糾紛雙方就收到了行政裁決書:責令上海企業停止許諾銷售侵犯專利的“索拉非尼”,並刪除進行許諾銷售的網站信息,銷燬印有侵權產品的所有宣傳資料。事後,拜耳給市知識產權局送來了“公正執法”錦旗。

上海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召集人、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芮文彪表示,這個涉外案件體現了我國專利行政保護制度的優越性。在很多國家,只有專利司法保護,專利侵權訴訟的週期很長、成本頗高。而在中國,外資企業越來越傾向通過行政處理來維護權益。市知識產權局高度重視專利行政保護,對於藥品侵權這類專業性很強的案件,會走訪相關專業機構瞭解情況,力求做出公正、高效的行政裁決。

上海判例入選全國十大案件

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領域,上海也走在全國前列。2019年中國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中,上海法院判決的兩個案件榜上有名。

排名十大案件之首的,是法國瓦萊奧清洗系統公司訴廈門企業侵權案。作為中國發明專利“機動車輛的刮水器的連接器及相應的連接裝置”的專利權人,這家法國企業向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起訴稱,廈門兩家企業未經許可製造、銷售、許諾銷售的雨刮器落入其專利權保護範圍,請求判令這兩家企業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及制止侵權的合理開支暫計600萬元。此後,法國企業申請法院先行做出部分判決。2019年1月,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作出部分判決,認定廈門兩家企業構成侵權並判令其停止侵權。“這是一個先行判決,有利於儘快終止專利侵權行為,體現了上海司法部門的‘快保護’‘同保護’原則。”芮文彪分析說。

對於上述判決,廈門兩家企業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提起上訴,請求改判駁回法國企業關於停止侵權的訴訟請求。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本案並當庭宣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同上榜的,還有上海首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案件。2019年9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平衡身體公司訴浙江企業侵權案進行一審宣判,判決被告對“MOTR”標識的使用屬於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標識的行為,侵犯了平衡身體公司的註冊商標專用權。由於被告主觀惡意明顯、侵權情節嚴重,浦東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確定了三倍的懲罰性賠償比例,對平衡身體主張的300萬元予以全額支持。

圖片

上海首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案庭審現場。富心振 攝

這一重磅判決,體現了上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力度,也使浦東法院成為唯一入選2019年中國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法院。

全面加強加速知識產權保護

營造“嚴保護”氛圍,優化“大保護”格局,打造“快保護”通道,健全“同保護”機制,上海正在向“基本建成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這一目標全力衝刺。

為加強制度頂層設計,上海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地方綜合立法,《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已納入市人大2020年立法工作正式項目。政策層面,《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方案》《上海市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若干意見》等文件已經制定,旨在構建激勵高水平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為強化跨區域保護協作,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與蘇、浙、皖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共同簽署了優化知識產權營商環境合作意向書和行政執法協作協議書,並推動建立了十二省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機制。

為打造“快保護”通道,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服務範圍已從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拓展至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為重點產業提供知識產權快速審查、確權和維權。2018年6月,弗徠威科技公司通過這個機構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一種物體跟隨方法”,兩個多月後就審查完畢,被授予專利權。“真沒想到,原本估計要花3年的發明專利授權,只花幾個月就完成了。”弗徠威科技公司總裁張殿禮說,這條快速通道有利於在滬企業的科技創新,也有利於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令人欣喜的是,中國(上海)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有望今年建成,讓這種快速服務為浦東新區以外的全市各區服務,助力重點產業發展。

圖片

為健全“同保護”機制,上海市政府近年來與WIPO密切合作,簽訂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及補充協議,推動WIPO在華首個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培養項目、首個暑期學校項目、首批WIPO技術創新支持中心落地,支持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在滬開展國際仲裁和調解業務。

這類業務需要一大批國際化專業人才。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單曉光說,作為WIPO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學院的三分之一師資是外教,能將國際經驗引入中國;另一方面,通過國內知識產權法官、同濟大學教授為外國學員授課,將中國經驗、上海方案推向全球。“作為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上海為各國知識產權人才提供學習知識、施展才華的舞臺。”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俞陶然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