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馬”爭“名”記

新華社拉薩4月28日電題:雙“馬”爭“名”記

新華社記者劉小紅

在第77集團軍某合成旅,有兩個“馬江水英雄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鬥中,彈盡糧絕、身負重傷的某部連長馬江水,接連刺殺4個敵人,帶領戰士奪取勝利,連隊因此獲授“馬江水英雄連”榮譽稱號。

“1998年,我旅前身精簡整編,‘馬江水英雄連’一分為二,一部留隊為三連,一部轉入某部為五連。”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劉群芳說,“部隊調整改革後,五連又劃歸該旅,成為如今的十一連。”

在兩個連的官兵眼中,“馬江水英雄連”這面旗、這個英雄的名字,就是連隊的魂。兩個連新兵入連,第一堂課都是學連史,晚上點名都會呼點老連長馬江水……英雄連隊精神的“紅色”種子,在連官兵心中深深紮根。

兩個連隊再聚首,喜相逢後多了“撓頭事”:“馬江水英雄連”的旗幟到底歸哪家?

為了這個“名份”,兩個連的官兵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三連基礎好,先後有20人次在旅以上比武競賽中摘金奪銀,連長陳樂樂還在國際軍事比武中取得團體第二,榮譽室獎旗掛得滿滿當當。

十一連自轉隸當年高原駐訓後,憑藉轉隸前長期在高原施工執勤的豐富經驗,不到1個月,就率先完成全部重點課目試訓任務,作為標杆全旅示範觀摩。

剛開始,三連不服氣,想通過自己摸索實現趕超,可訓練效果並不明顯。這期間,各連紛紛到十一連“取經”,訓練成績快速提升。

不得已,三連硬著頭皮走進十一連訓練場。十一連傾囊相授。兩個連的官兵共鑽研同訓練,形成的高原練兵經驗全部被推廣。

“要不是十一連幫忙,那次我們拿不了先進。”三連官兵記住了十一連的“好”。

去年,十一連四級軍士長馬瑞峰,被隨機抽中參加陸軍比武。但他剛調來不久,專業還不過關。

“出了營門,咱們都不能給‘馬江水英雄連’丟臉。”三連主動派出教練員指導訓練。

針對馬瑞峰短板弱項,三連有針對性地補訓。馬瑞峰也十分刻苦,難關一個個被攻克。

出征前,三連把“馬江水英雄連”旗幟,鄭重交給馬瑞峰:“賽場上,要時刻記得你是‘馬江水英雄連’的兵!”

十一連官兵聽了心裡暖暖的。

最終,馬瑞峰摘得1金1銀。載譽歸來那天,兩個連隊的官兵敲鑼打鼓,一起為馬瑞峰接風慶功。

兩個連隊結為共建連隊,官兵也不再糾結於名號之爭,都爭著為英雄連隊創造更多的成績、為連隊旗幟增添更多光彩。

不久前,戰區陸軍追溯榮譽歷史,十一連被確定為“馬江水英雄連”。

轟轟烈烈的“名號”之爭,塵埃落定時,兩個連隊卻都異常平靜。“這麼多年,英雄基因早已在三連一茬茬官兵血脈中賡續流淌。”三連官兵們說,“在我們心中,我們就是‘馬江水英雄連’的兵。”

十一連官兵說:“‘馬江水英雄連’這面精神旗幟,同屬於三連、十一連,薪火相傳英雄連隊精神,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現在,三連、十一連之“爭”仍然繼續:爭著互助幫帶共同提高,爭著為英雄連隊增光添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