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傳承 煙臺父子倆在泥沙漿中抹出“大國工匠”

兩代傳承 煙臺父子倆在泥沙漿中抹出“大國工匠”

於炳安參加比賽(資料片)

兩代傳承 煙臺父子倆在泥沙漿中抹出“大國工匠”

於炳安(前排左三)參加2014年中國技能大賽獲金獎第一名(資料片)

近日,第三屆“煙臺十大工匠”名單出爐,年僅33歲的於炳安憑著一身“抹灰鑲貼”工藝,成為“煙臺十大名匠”之一,以匠人的匠心,帶領中國“抹灰”工藝走上世界水平。而他父親於建友,是煙臺首屆“十大工匠”。如今,父子倆堅守老本行,把全部的心血放在帶徒傳藝上。培養出世界冠軍1名,全國冠軍10餘名,培養全國技術能手10餘名。

傳承父親手藝與匠心

“小工種”也有大名堂

於炳安已經在“抹灰”這個行業裡摸爬滾打了8年多,不僅自己成為了國賽、省賽的冠軍,還在2017年成功培養出了世界級冠軍。“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在一家國企,但總覺得閒散的生活節奏似乎缺少點追求與激情。”於炳安告訴記者,於是在2012年,他義無反顧地決定跟隨父親投身於抹灰與鑲貼工作,期望能活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也有點排斥,抹灰與鑲貼工作是又髒又累的體力活,工序繁瑣而又單調乏味,我起步又比較晚,就只能加班加點地苦練基本功,利用休息時間在工地上練習。”於炳安說,手指磨破了就包上創可貼繼續練,經常一天練習下來站不起身,手指上的繭子一層摞一層,但這些都沒有成為他退縮的藉口。

經過一段時間的勤學苦練,於炳安的付出得到了回報。2012年10月,第一次參賽的他獲得了第四屆山東省建築業職業技能大賽抹灰工金獎第一名,在隨後的幾年裡,獲得了兩個國家級比賽的冠軍。“這讓我信心倍增,也堅定了要在這個行業做出自己的成績的想法。”於炳安也的確做到了,2012年12月,他被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2015年7月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4月獲山東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今年又獲得了煙臺市“十大工匠”榮譽稱號。

個人榮譽之外,於炳安還培養了很多世界技能大賽的優秀人才。“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技術不能只作為個人的專利,只有廣泛傳播,才能富民強國。”於炳安告訴記者,教學期間,他身先士卒、身體力行,與選手一起摸爬滾打,艱辛的付出,終於迎來累累碩果。2017年10月於炳安所在的團隊培樣的選手赴阿聯酋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瓷磚貼面項目的世界冠軍,登上了世界技能的巔峰。這是我國在該項目奪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充分證明了我國工藝已達到世界水平。

“我父親是煙臺市第一屆‘十大工匠’,今年我也被評為‘十大工匠’,感到十分自豪。這會是我的新起點,我也將繼續傳承技藝,弘揚從父輩身上學的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撲下身子、擼起袖子,培養更多世界技能大賽優秀人才。”於炳安說。

兩代傳承 煙臺父子倆在泥沙漿中抹出“大國工匠”

於建友教學(資料片)

兩代傳承 煙臺父子倆在泥沙漿中抹出“大國工匠”

於建友所獲得地證書獎章

一輩子鑽研一件事

“小技術”成就大國工匠

“讓他(於炳安)從事這行業時,我的想法很簡單,新中國的掏糞工時傳祥是兩代勞模傳人,我希望我和我兒子也能成為兩代冠軍傳人,沒想到現在我們不僅是兩代冠軍,還是兩代勞模,現在又是兩代‘十大工匠’了。”當記者撥通於炳安的父親於建友的電話時,老爺子的語氣裡滿滿的都是驕傲。

40年前,高中畢業的於建友躊躇滿志地從農村來到煙建集團有限公司當上了一名抹灰工。“抹灰工是一個體力活,但體力活更需要動腦幹,單靠拼體力是不行的,只有不斷地改革工藝才能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自我。”於建友告訴記者,於是他利用休息時間研讀了許多專業書籍,創造多項操作新工藝,改革許多操作工具,幾乎都在全行業得到了推廣。

在從業40年的時間裡,於建友拿下了無數的“第一”,“抹灰狀元”成了他的專屬名字。他先後參加過多次市、省、國家級抹灰技術大賽,次次榜上有名,還是“全國勞動模範”、“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我這輩子就只想幹好這一項工作,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學到的本領和技藝,也要傳承推廣下去。”於建友說,他曾赴西北寧夏、甘肅、陝西、青海四省示範表演,帶領技術能手毫無保留地把各自的絕技、絕活獻給了大西北的青年朋友們;1995年,作為煙建集團有限公司技工學校的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他和學生吃在一起,幹在一起。

2011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務部評審通過並啟動了全國首批50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於建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全國建築行業唯一的一個。他依託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世界技能大賽培養中國選手,先後捧得四屆世界技能大賽優勝獎3個和金牌1枚,助推中國建築施工水平跨入世界級。

“所謂的工匠精神應該是幹一行愛一行,愛崗位、愛企業,你要愛這個項目,愛這個工種你才能真心投入,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於建友說,他很多徒弟都已經退休了,桃李遍天下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但我還將繼續發揮自身專長,培養更多動手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為建築業市場輸送更多拔尖人才。”於建友說。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慧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