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被傳誦了千年!

如果要從唐代詩壇選一個最奇光異彩的詩人,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把手中的票投給李賀。雖然說李賀因長期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他27歲的時候就過早地隕落了。但是李賀的詩才卻可媲美李白,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所創作的詩文亦被稱為“鬼仙之辭”,“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至今廣為傳誦。

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被傳誦了千年!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南園十三首·其五》,便是李賀的代表詩作之一。別看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它可是實實在在的火了千年。尤其是李賀在詩中,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表達得酣暢淋漓。在具體看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它的創作背景。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冬,李賀赴長安應進士舉,卻因父名“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了他的考試資格。

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被傳誦了千年!

儘管韓愈以“質之於律”、“稽之於典”為其辯解,但最終沒能改變不能參加進士考試的結局。這對胸懷大志,性情傲岸的李賀來說,打擊很重。即便後來因為李賀的文學名氣很高,也只讓他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這讓李賀深感前途無望,便回到了福昌老家,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了詩歌創作上,多數是抒發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賀的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被傳誦了千年!

詩的前兩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即身為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帶上那武器,去收取被藩鎮割據的關塞河山五十州?這裡的“五十州”,指當時被藩鎮所佔領割據的山東及河南、河北五十餘州郡。由此可見,李賀始終嚮往的是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字裡行間,充斥著的則是李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壯志豪情。

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被傳誦了千年!

從寫法上看,這兩句詩的高妙之處在於其氣勢磅礴,就如同懸流飛瀑,從高處直奔而下。而李賀之所以這樣寫,一方面符合他慷慨激昂的意緒,另一方面則能夠增強所傳達情感的力量,即使人頓覺奔赴沙場,保家衛國已經迫在眉睫。不過從這裡的“何不”二字所表露的語氣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李賀心中的無奈,即救國之心再急切,也苦於壯志難酬。

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被傳誦了千年!

詩的後兩句“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即請您暫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凌煙閣,又有哪個書生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凌煙閣”,指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閣,建於貞觀十七年(643)。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李賀是從反面說明了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其實它也是李賀鬱積已久的憤懣情懷的表達,因為“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讓他文武都無出路。

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被傳誦了千年!

綜上所述,李賀其實就是把自己複雜的思想感情,表現在了這短短四句的小詩中。它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自胸中噴湧而出的愛國之情,即使在千年之後,也依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同時它又將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表達的酣暢淋漓。所以說李賀只活了27歲,他寫下的這首詩,短短4句,卻火了千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