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教女兒“混”日子: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絕對自由的童年

前段時間,被高曉松的教育方式刷屏,很多網友好奇高曉松究竟是用什麼方法把女兒養的如此優秀的。


沒想到高老師的回答讓人大吃一驚:我主要教她“混”日子。


說的如此漫不經心,可是背後卻飽含深意。


01

靜待花開,也需要適時的管理和督促


有家長問:


高曉松教女兒“混”日子: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絕對自由的童年


要壓抑孩子的天性嗎?答案是:當然不要。


孩子可以為所欲為嗎?答案是:絕對不可以。


愛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高曉松也常帶著女兒去玩。


但,當他帶著4歲女兒去遊山玩水時,孩子隨口就能吟誦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詩句。


高曉松教女兒“混”日子: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絕對自由的童年


試問有幾個4歲的孩子,能懂得這麼多?能符合意境地吟誦出古詩?原來,“混”日子,也是需要能力滴。


父母不要賦予孩子“不喜歡的事就可以不做”這種觀念,因為孩子這種意識一旦形成,將來他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只會逃避。


要讓孩子知道,不喜歡不是理由,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之前,都是從不喜歡的事情開始嘗試。


有能力,才有詩和遠方,才能體會生活中的美好。


高曉松教女兒“混”日子: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絕對自由的童年


所以說,靜待花開,並不是真的放任他什麼都不去管;而是安靜地等待著,在他綻放前,我們也要適時地用時間和努力來督促他開花。


02

消極的父母,順其自然;積極的父母,創造"自然"


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看似越來越“尊重平等”“崇尚自由”,可事實上呢?孩子們還小,很多事情他們都還不懂,現在他們年紀小,不喜歡的事情不去做暫且無傷大雅,等將來他們長大了呢?


高曉松教女兒“混”日子: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絕對自由的童年


他們還是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升學、不喜歡工作,家長,您是否還要順從著他們的意願走下去?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 這樣的家長。


“叫阿姨啊,你這孩子,我家這孩子性格稍微有點兒內向,你別怪......”


“我家孩子沒什麼興趣愛好,也報過興趣班,好像是不喜歡,沒有堅持下來。”


其實,當孩子性格內向,甚至有點兒自卑時,就更要多多帶孩子去交際,鼓勵他、讚美他,給足他自信;


高曉松教女兒“混”日子: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絕對自由的童年


孩子愛好很少,沒什麼特長,那就經常帶孩子去逛逛樂器行以及舞蹈學校,引導並培養他的愛好;


當孩子遇到重大的抉擇,左右為難時。就把利與弊分析給孩子聽,旁敲側擊、潛移默化地去影響他。


錢文忠教授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裡,本來就包含著痛苦的成份,要說在教育裡感受快樂,這簡直是不可能的。”


高曉松教女兒“混”日子: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絕對自由的童年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過度的自由,只會讓他無視規則,丟棄責任,不懂承擔,最終,荒廢自己。也就是說,養廢一個孩子,給他自由就夠了。


03

強者自強,亙古不變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一定要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工地、菜市場、火車站、登機口。


去觀察這4個地方的人,看看他們穿的衣服、聽聽他們說的話,對比有什麼不同。沒錯,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但大家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態卻不相同。再問問孩子,他未來想成為哪一類人。


高曉松教女兒“混”日子: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絕對自由的童年


人生本就不公平,但是,你現在有多努力,將來就有多特殊。


要明白,讀書並不是受難,而是自我學習和不斷成長的過程。只有經歷了成長,在矢志不渝地發奮學習後,生活才會為你打開幸福的大門。


我們強調養娃要順其自然,但真正的順其自然,是在竭盡所能後的不強求,並非兩手一攤啥也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