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在一些快餐廳的各種水果派的包裝上都有這麼一行字:“

小心熱餡燙口。”商家提供的派也都是燙嘴的。的確,一口溫暖的菠蘿派可以讓甜蜜在嘴裡瀰漫,但是放涼或者從冰箱取出後似乎就沒有原先那麼好吃了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像是麵包店剛出爐的麵包蛋糕、剛出爐的烤紅薯,涼了後味道都不如熱時好吃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可能是因為你的“想象力”受到了干擾。

果蠅實驗

一組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員以果蠅為基礎展開了研究。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別看果蠅這麼討厭,其實它挑食物的條件和咱們一樣咧,都是軟的比硬的好、溫的比涼的好、甜的比不甜的好,也就是說,我們和果蠅都喜歡吃

溫暖軟和且甜蜜的食物。

經過試驗研究人員發現,在23℃與19℃之間,果蠅的進食興趣存在顯著差異。不過儘管如此,但經過測量他們發現果蠅的甜味神經元活動在兩個溫度下並沒有什麼差異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這也就意味著在兩個溫度下,甜味沒有變、甜味神經沒有變,果蠅卻兩眼一白不再愛那些甜食了。很多人可能就會問了:“誒你說說,只是溫度降低了4℃,

食物甜度沒降,神經活動沒降,那怎麼還能影響甜度感受了?難不成還是視力下降了?”

嘿你還真別說,影響甜度感受的東西恰恰就是一種主要作用於視覺的蛋白質——視紫紅質6

視紫紅質6

視紫紅質是一種負責視覺的蛋白質,一般應用於對某些光譜的光進行吸收和識別,視紫紅質6就是其中一種。但是研究結論中,研究人員將該蛋白與味覺識別聯繫了起來。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他們發現在移除視紫紅質6後,低溫將不會再抑制果蠅的取食行為

不過移除視紫紅質6並非是挖掉它的眼珠子,參與甜味識別的視紫紅質6的來源並非視覺細胞,而是來自果蠅的“苦澀神經元”的表達。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果蠅有三種感知食物的神經元,分別是

甜味神經元苦澀神經元機械神經元,分別辨別食物的甜度、苦度和硬度,而“涼爽的感受”則是由“苦”和“硬”兩種感受組合“想象”而來,苦和硬恰恰是果蠅所避免的,因此“涼爽”也會被果蠅避免。

研究人員發現,視紫紅質6是苦澀神經元和機械神經元檢測“涼爽”的關鍵。只有視紫紅質6的存在,兩個神經元才會成功識別“涼爽”,並將神經衝動傳達到中樞神經,也就是讓大腦能夠“想象”出“”的感覺。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在低溫狀態下,甜味神經元儘管仍正常活動,但是苦澀神經元和機械神經元會在視紫紅質6的幫助下激活開啟“冷檢測器”,並實時向中樞神經傳達“冷”的信號,可能是果蠅的帶寬太低了,這會降低甜味神經元的信息傳導,從而讓果蠅“想象”不出甜味的存在,因此降低對涼的甜食的食慾。這也正是果蠅在從23℃降低到19℃時對甜食食慾顯著變化的主因。

研究人員認為,“對甜味神經元的抑制”過程可能是通過苦澀、機械神經元釋放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實現的。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不過僅僅是下降了4℃而已,實驗中最低溫仍19℃,比北方很多地區的最低供暖溫度還高1℃,為什麼會對果蠅產生如此顯著的影響呢?

變溫動物的痛

與人類不同,蒼蠅是變溫動物,身體的溫度會隨著外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較低的溫度則會抑制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的減緩則會影響到果蠅對食物的需求。可以看出來,如果食物是冷的,吃掉它就會降低果蠅的體溫,抑制新陳代謝,降低食慾。

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就是果蠅演化出“低溫抑制甜味想象力”的原因。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而且4℃對果蠅的影響也相當大,當溫度從23℃降低到19攝氏度時,其孵化速度會從10天增加到20天,4℃的溫差會讓果蠅的孵化時間增加一倍

其實當人類新陳代謝減慢時同樣也會降低進食慾望。不過由於人類是恆溫動物,因此果蠅在低溫的生理原因並不適用於人類。

總的來說,對於果蠅而言,其在涼爽環境下對甜食的食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它對甜味的“想象力”被兩種其他“想象”——構成涼爽感覺的“苦”和“硬”攪亂了,造成對甜的“想象力”大打折扣,從而降低對甜食的慾望。


為什麼甜食變涼後就沒那麼甜了?

不過對於人類來說,低溫也並非全部都是降低甜味感受,比如很多飲料在冰鎮時更好喝,雪糕在凍結時也比融化後好吃。研究團隊正在進行更多試驗以分析其他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

該實驗研究成果於2020年4月3日發表於《Current Biology》。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內容為作者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