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五臟六腑與季節律動

陰陽五行、五臟六腑與季節律動

當我打開電腦準備敲字的時候,才意識到已經是夤夜了。忙碌的一天的工作雜務在我自己的體驗認為大多是虛耗時光,但為了生活我們必須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陰陽五行、五臟六腑與季節律動

現在早已是金秋時節,秋意已濃。窗外的蛩鳴和陣陣的桂花飄香,讓我深深體會到秋的況味。如果定要我說個最喜愛的季節,那必定是秋天了。長江中下游流域的氣候特徵還算是四季分明的,當然這一定是特指生活在農村的。因為只有鄉村才能如實地感受到四級的更替,城市裡一幢幢高樓大廈,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方格子裡,人們恐怕只能在屏幕上揣測秋的味道。人們理性的過分發達,代價就是感性的鈍化。只有在鄉村用手去觸摸一片枯葉,用鼻去嗅陣陣花香,感性而得來的節氣才是真實的。

陰陽五行、五臟六腑與季節律動

天有四是更替,人也有生老病死,人生於天地之間如果不能感受天地的律動,則不能坦然接受自身的變化。中醫根本的典籍《黃帝內經》將天地的規律與人身體的結構和變化對應起來,將人至於和天地一體的高度。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醫理論上便有很好的印證。木火土金水對應春夏秋長夏冬,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肝心脾肺腎。

陰陽五行、五臟六腑與季節律動

春氣屬木是生髮之氣與肝氣相應,所以肝氣不能鬱結,怒則傷肝;夏氣屬火,火曰炎上與心氣相應,大喜則傷心;秋氣屬金,金曰從革與肺氣相應,憂則傷肺;冬氣屬水,水曰潤下與腎氣相應,恐則傷腎。天地間陰陽五行之氣週而復始運行自有規律,智慧的古人發現人體運行的規律與天地規律不謀而合,故而有傳統敬天禮地、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文化。

陰陽五行、五臟六腑與季節律動

西洋人說衛生,中國人說養生,進而道家說攝生。西方人強調防衛外界的侵襲,中醫則強調內在的調養身體,固本培元自然百病不侵;道家攝生進一步是掌握天地生命的規律達到駕馭生命,所謂“宇宙在手,萬化由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