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他是手藝人,

也是守藝人。

本期名匠——張廣義

有時候,

我們眷戀的,

並不是物件本身,

而是那回不去的記憶。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已經很久沒看見過鋼筆了。而墨香,別說好久沒聞到,連這個詞彙都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了。

八十年代,鋼筆曾是文化人的象徵,幾乎人手一支。好點的英雄鋼筆,壞了都捨不得扔,必定會去找修鋼筆的修修。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後來,圓珠筆、中性筆大行其道;再後來,字都不用寫,而是靠手機、鍵盤輸入。鋼筆漸漸成為老古董,修鋼筆的人也就漸漸消失了。

而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鄰近王府井的東四街,有一間十平米的“廣義修筆店”,這間店裡的張大爺,是北京最後一位修筆匠。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張大爺本名張廣義,小店就叫“廣義修筆店”,質樸簡單,恰如其人。

這間店裡開了幾十年的店,有人曾出價六位數想盤下它,但被老人給拒絕了。那人以為是嫌租金低,張廣義卻擺擺手說:

這不是錢的事,你不懂。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張廣義修了70年的鋼筆,經手40多萬隻,幾塊錢的英雄,到上萬的萬寶龍,都在他手裡活了過來。

他對鋼筆有一種情結,對買鋼筆和修鋼筆的人有著深厚的感情。他一直覺得,如果連他的店鋪都關門了,那鋼筆該怎麼辦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最早的時候,張廣義是跟著父親賣鋼筆,後來要修鋼筆的人多了,他就自己琢磨著修。

沒有師傅教,從17歲開始修筆的張廣義基本是自學成才。天天摸鋼筆,十個手指都是墨水印。慢慢地,鋼筆的款式、內部結構,他都琢磨透了。他對自己的手藝也很有信心,“只要筆尖沒有斷,都能修好。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點金尖”是張廣義的拿手絕活。金尖,是筆尖上的合金小圓珠,掉了鋼筆就不能用了。把它焊上筆尖,再用親自開刃的鋸片把圓珠一破兩半,張廣義的手藝乾淨利索,絲毫不輸筆廠裡的激光工藝。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後來,他只要閉著眼摸一摸,就能知道這筆尖是不是原裝的,上次是不是自己修理的,毛病出在哪裡。於是,“京城鋼筆張”的名頭漸漸傳開了。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常常有好事著拿著報紙上門求證,報上刊登著某某駐京大使來“廣義修筆店”修筆,張廣義眼睛上夾著一個寸鏡頭,頭也沒抬起來:“誰?不記得了。”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國內的文人畫家,也愛找上門修筆。感激的人還會贈一幅字畫,專門裱好送到店裡來。張廣義特別不好意思,因為他當時眼裡只有鋼筆,根本沒留心眼前站的是誰。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他說自己就願意看見寫字好看的人,用上好寫的鋼筆。至於寫字的是誰,那不重要。

張廣義修筆也是有原則的:能修就不換筆尖、能少收錢就少收,能不收就不收。最重要的是他不認人,只認筆。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鼎盛時期,一天要修五十多隻鋼筆,門口常常是知識分子拍的長隊。

而二十年多後,店裡的客人開始變少,當初拎著肘子、菸酒上門拜師學藝的那些人,一個個也都轉行了。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張廣義不管,依舊守著這間十平米的小店,守著自己的工作臺。他覺得,總有人還用著鋼筆,被需要著就是幸福。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最妙的是有老爺爺牽著上學的孫子來修筆,在店裡東瞧瞧西看看,小心地問“三十年前,馬路對面的修筆的是您嗎?”直到拿出當年修過的那支鋼筆,兩人笑著拱了下手:“是我呢。”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修完筆,他還細心囑咐客人一遍又一遍:“要用溫水把墨先洗乾淨”、“不寫就把筆蓋蓋上。”比主人還愛護。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他甚至一生不敢出遠門,總怕別人大老遠趕來修筆,自己卻不在,“咱不能讓別人白跑一趟啊。”

如今,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加,修筆店的營業時間從全天到半天,到2小時,再到如今的一個半小時。張廣義還是堅持開工,等著那些新老主顧們,等著續寫一段段鋼筆情緣。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更多的時候,好幾天也等不來一個客人,張廣義就靜靜地聽著馬路上的車聲,路過行人的交談聲……

剩下的時間,他認真擦拭店裡的每一支鋼筆,包括那支1939年產的派克筆,那是自己省吃儉用,存錢買的第一支鋼筆,時隔70年,他還留著。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摸摸這些老鋼筆,那個情意都融在筆尖,恍惚間,張廣義都忘了自己已經老了。

很多媒體開始報道,稱張廣義是京城最後一位修筆匠。一開始,他也會對著鏡頭聊過去、聊對鋼筆的感情,後來說的多了他直接貼了一張紙條:“拒絕採訪”。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陳年舊事說久了,老人心裡難受。他不願聽到“最後”二字,這是時刻提醒他這手藝要絕了,如同在他心口扎針。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其實,區區十數年來,我們丟掉的豈止是鋼筆,就連彈棉花、吹糖人、繃棕床……全都不見了蹤影。

或許有一天,張廣義的手藝也會消失,但是他身上留存著的一些東西,是不會被人們遺忘的。也許是一輩子感情的傾注,也許僅僅是純粹的喜歡,當手藝人成為守藝人,他守的不僅是曾經的文明,更是被年代沖淡的需要。

一生修好40萬支鋼筆,他卻被時代拋棄了,匠人匠心,轉起致敬!

我想,只要我們記得有這樣一些守藝人,教會我們珍重舊物與回憶,就算技藝會失傳,但匠心永不失傳。

- END -

名匠譜

“尋找百位名匠”計劃

聚焦當下社會,弘揚工匠精神,從傑出群體中出尋找到百位符合名匠定義的人物,通過講述他們的真實事蹟,讓更多人更深刻的瞭解到匠人群體,由此凝聚起新時代的網絡正能量,回應時代所呼籲的極致工匠精神,最終實現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