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智能微投興起,臥室影院會成為真正的爆發點嗎?

響鈴:智能微投興起,臥室影院會成為真正的爆發點嗎?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

AI技術賦能不一定能讓產品賣得更好,但增強體驗卻總能給某些產品帶來新的故事。

智能微投就是如此,雖然已經默默地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這個2015年啟動的智能硬件產品類型一直遊離在互聯網的邊緣。從取代電視的窠臼裡跳出,智能微投一直在試圖用更合適的應用場景來贏得市場青睞。

與浪潮中的AI結合後,智能微投的場景變得更有看頭,神畫、堅果、微鯨、小米開始逐漸上車AI,試圖用AI來實現行業的夢想。

毫無疑問,AI技術賦能後,智能微投這個行當又重新熱鬧起來。

響鈴:智能微投興起,臥室影院會成為真正的爆發點嗎?

AI加持,微投有了新的競爭力

一邊,是行業的快速增長。業內預期智能微投的市場在2018年成長率可能高達100%以上,並在2019年達到百億元的銷售額。另一邊,從2017年開始,AI已經開始全面進軍智能微投。

1、語音交互成AI進軍微投第一站

早在2016年,微鯨在發佈首款投影產品魔方K1時,微投行業就已經顯現了AI的端倪,一鍵切換至“音響模式”讓投影不再作為一個簡單的硬件設備,而是開始基於內容、基於場景來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配合大數據算法來進行內容篩選和個性化推薦,語音操控的智能互聯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投影的刻板印象。在此之後,微投企業們在智能語音識別的路上越走越遠。

例如,暴風AI無屏電視Max6從語音搜片這樣的簡單智能搜索,轉向實現自然語音交互、深度理解交互內容等深度智能搜索。如今,語音交互+智能推薦等已經成為了智能微投裡的熱門“競技”項目。

但是,語音交互與智能推薦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各產品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走向同質化。

2、梯形校正成行業競爭真正賽點

語音交互玩轉後,專屬於智能微投AI比拼賽道的項目——梯形校正開始走向臺前。

在投影機的日常使用中,投影機的位置儘可能要與投影屏幕成直角才能保證投影效果,而如果無法保證二者的垂直,畫面就會產生梯形。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需要使用“梯形校正功能”來校正梯形,保證畫面成標準的矩形。

響鈴:智能微投興起,臥室影院會成為真正的爆發點嗎?

過去,這種校正只能由用戶手動完成,耗時、效果不佳,很多時候體驗十分糟糕。一旦變換使用位置或者場景,重複、差體驗的操作不得不再來一次。長久以來,梯形校正問題已經成了阻礙用戶選擇智能微投最大的攔路虎。

正如神畫科技董事長兼CEO那慶林所言,一旦智能投影來到家庭娛樂領域,調焦校準就變成了一件決定產品生死的大事,“市場上出現的產品不能操作太複雜。”

響鈴:智能微投興起,臥室影院會成為真正的爆發點嗎?

然而,儘管智能投影行業很早便開始攻克自動梯形校正技術,但是大多數廠商僅僅實現了垂直方向的自動梯形校正,讓投影的擺放高度不再受限制。這種通過重力感應元件即可實現的技術已經無法成為門檻,左右自動校正技術成為爭搶重點。

不過,在傳統投影領域領先的日本品牌花了15年時間仍未解決的問題,並不是那麼好處理。好在行業玩家已有突破,例如神畫最新發布的F1智能影院通過AI環境分析與反饋進行的自動化調整,已經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4D自動梯形校正,從用戶體驗角度,這意味著投影隨意擺放的大門被打開,“嫌麻煩”不再成為阻撓用戶選擇智能微投的理由。

AI技術加持的意義,在於真正解決了智能微投的核心痛點,能夠以更易於接受的方式走入各類場景,“藍海”首先被做得更大,玩家們有了更大PK場所,不必拘泥於一畝三分地的爭搶。​

AI解決關鍵痛點後,智能微投回歸競爭邏輯

如果說被梯形校正阻撓智能微投成為一款被廣泛接受的產品,那麼AI技術賦能後、解決左右梯形校正的“敲門磚”問題後,智能微投就成了一款全新形象的產品面世,其市場競爭可能要回到“新產品”邏輯上,而不應該用陳舊的家電售賣思維。

1、競爭前提:智能微投更要選擇“認知”方向

曾經,不少智能微投品牌模仿手機、電視的做法,一直堅持打造以智能微投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在線上、線下尋求各方合作,然後藉由場景獲取的信息構建數據生態,來拓展更多應用市場。

這本來沒錯,但核心問題沒解決,消費者對智能微投的印象始終停留在模糊的應用場景的和晦澀的參數上,所謂的應用市場拓展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消費者可能根本不關心。

如今,產品解決“敲門磚”痛點問題,行業走向成熟化、品牌化,如何讓消費者對產品有直觀的、具象化的感受,傳達“我已經搞定核心問題了”,刷新舊有認知,就成為關鍵。

對智能微投這樣的實質上的“新產品”而言,認知問題比營銷更重要。如何構建認知,或許可以從認知決策的三種類型著手。

響鈴:智能微投興起,臥室影院會成為真正的爆發點嗎?

在現實案例中,神畫的“投放隨意、巨屏追劇”明確智能微投的產品為大屏觀影導向,幫助數以億計的低頭族從手機小屏中解放出來,而不是要去和電視搶客廳,這也使得消費者對智能微投的認知開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有了自己的專屬場景範圍。

這種大屏觀影導向,本質上是為產品打造歸屬感,是在追尋“最高認同”,從智能微投目前的行業狀況看,相較於安全感和正確感,這種認知可能是最恰當的選擇。

2、競爭手段:智能微投需利用AI放緩用戶脫敏症狀

在面對一項新技術時,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往往很難持久。這主要是因為市面上產品同質化嚴重,廠商不走心企圖賺快錢,消費者認知失調造成。

一個典型案例是,消費者對全面屏的脫敏速度非常快,雖然多數消費者會認為全面屏能夠帶來更為震撼的視覺效果,但在各品牌狂轟濫炸中,經過短時間“把玩”,消費者就會認為全面屏的作用僅此而已,又需要不斷的新刺激。

智能微投的預期市場雖然樂觀,且增速不錯,但同質化造成的快速脫敏陰影仍然揮之不去。對這樣一個相對在起步階段的行業來說,AI技術的引入事實上在放緩用戶的脫敏症狀。

過去,這個技術是語音交互,但隨著語音交互的同質化,用戶開始脫敏,現在,自動化梯形校正技術順勢出現。

從技術難度、體驗感變化來說,梯形校正(尤其是左右校正)所能帶來的科技感比傳統的投影儀要震撼許多,而作為新產品和新技術,其區間下探速度,必定不會如手機的全面屏來得這般猛烈。這種現實將會造就智能微投產品在一段時間內的稀缺性。

而脫敏放緩所依賴的新技術,往往都是厚積薄發而來。例如神畫花費巨資在產品研發上,攻克世界級難題,沉澱的技術一經推出便有了良好的市場反饋。對智能微投來說,脫敏越慢,越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突圍。只不過,它需要更多產品或技術的創新。

3、競爭目標:品牌認知差異化>產品差異化

從競爭戰略的角度來看,只有根據競爭對手的位置來確定自己的差異化位置,才能確立品牌認知優勢。企業的工作應該圍繞如何構建品牌在顧客認知中的差異化,成為顧客消費該品類首選或優先選擇的品牌來進行。

因此,產品的差異化在短時間內會刺激著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但品牌的認知差異,則能讓消費者在未來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持續購買,比如蘋果手機。

目前,消費者在購買智能微投主要選購的品牌以國內外主流的投影品牌為主,如極米、堅果、神畫、酷樂視、暴風、海爾小帥、艾洛維等,這些產品在2017年都斬獲了不俗的成績,但除了個別產品,讓消費者區分它們卻並不容易。

得益於AI技術,神畫成了那個例外。技術立身的神畫,其4D自動梯形校正技術,和“投放隨意,巨屏追劇”的宣傳理念,已經開始強調品牌的差異化而非僅僅是產品的差異化。

神畫試圖給自己的品牌一個技術的畫像,在此基礎上完成客廳、辦公之外新的消費場景和服務生態,目前看來,這個嘗試還算成功。除神畫外,堅果、暴風、小米等主流廠商也開始在品牌認知上下功夫,極米科技所提出了“硬件+興趣內容”的產品邏輯,也就是意圖在以內容作為粘合劑,以“無屏電視”作為分享的輸出平臺,構建品牌認知而非僅僅產品認知。

響鈴:智能微投興起,臥室影院會成為真正的爆發點嗎?

技術不是歸處,商業轉化才是最終目的

AI技術賦能固然為智能微投解決了痛點問題,並一定程度上幫助鋪平了市場道路,但最終還需要結合市場邏輯,回到用戶體驗上。

1、既要消費升級的同時又要消費降級

智能微投市場藍海的興起,與消費升級有關。如今,崛起的中產階級對產品品質和生活格調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隨意擺放、超高清畫質、體現逼格都是他們對智能微投的要求,輕鬆地打造一個家庭影院更是許多家庭的硬性要求。

智能微投又與消費降級有關,也就是要拋棄冗餘的品牌溢價,迴歸到用戶體驗,讓用戶健康並且低成本地追劇。

消費升級+消費降級看似矛盾,但在智能微投這裡是完全統一的,既要讓用戶從傳統投影進化到智能投影,又不能用市場佔有率和品牌來要挾客戶。

回到技術賦能上,事實上,左右自動梯形校正早已有之,只是價格十分昂貴,不適用消費級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說,神畫所做的技術突破,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把昂貴的技術民用化滿足了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需求,另一方面又在諸如Q1等產品上回歸市場價位預期(2999元),滿足消費降級心理需求。這亦可看作技術創新的雙重效應。

2、與潮流文化結合,做最時尚的那個

先看數據。2017年上半年投影的關注程度,家用是最高的,而居次位的微型投影機也是家用投影機的細分類。

響鈴:智能微投興起,臥室影院會成為真正的爆發點嗎?

不管是“佛系”和“喪”文化,還是最近被關注的的“肥宅”人群,這類標籤的出現本質上是一種懶人文化的流行,替代去電影院這一行為,亦或者是坐在客廳看電視這一行為,臥室影院的流行某種程度上是懶人文化的表現。

也因此,神畫圍繞如何讓年輕人舒服地“躺著看大片”來做文章,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跟風新潮”的行為,抓住了年輕人的需求,將應用場景放在與年輕人關係最為密切也最為舒適的臥室。

但這種行為恰恰符合智能微投作為一個革新產品的“身份”預期——它原本就沒必要去與電商、商用投影搶位置,它原本就可以代表潮流。4D自動梯形校正技術的成熟,代表著微投在擺放上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若能開拓專屬的應用場景,這種獨特性帶來的市場需求空間是近乎無限的。

除了神畫,極米則抓住了電影共同愛好者這一群體,挖掘了大屏影音的“社交”本質。極米無屏電視則作為分享輸出的硬件設備,以內容為粘合劑,把具有共同興趣和愛好的人群鏈接起來,亦是一種“最時尚”的嘗試。

總而言之,AI技術賦能下的智能微投解決了“敲門磚”痛點問題,給予產品本身極大的想象空間,而無論競爭策略如何變化,競爭的根本還是在於得到用戶的認可。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嘯獎評委;

3 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4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5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7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8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