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沒有「娘家人」撐腰說話,工作及生活問題怎麼解決?!

案例

村醫沒有“孃家人”撐腰說話,工作及生活問題怎麼解決?!

思考

醫患糾紛目前已司空見慣,常規是要通過協商、調解、判決來解決,但不管通過哪一種途徑,都必須尊重事實,尊重科學,醫患雙方共同認可,特別是法院判決更需要事實清楚,責任明確,有理有據。但現實並非如此。上面事例的解決結果就不得不讓人為之不安並引發諸多思考!

其一,村醫賠償死者損失合理麼?

上述事例中,不管是協調還是法院判決,某種程度上都將患方視為弱勢群體,單純片面用人性化及民間所謂的“死者為大”來“公平公正”讓村室村醫賠償病人少部分經濟損失,這是明顯的不合理,村室村醫的社會地位、人格尊嚴及醫學專業的科學性都自然會因此受到嚴重損害,村醫工作積極性定會受到嚴重打擊。

其二,村醫的職業道德與專業責任有缺失麼?

其四,村醫職責到底是看病還是公共衛生?

其五,村醫到底是誰的“人馬”?

村醫出診意外死亡,肇事者無補償能力,應該由誰來負責?村委、衛生院及衛生行政部門都在推辭,用著的時候都來安排任務,並簽了責任書,但村醫有了意外卻沒人管,為什麼?

村醫沒有“孃家人”撐腰說話,工作及生活問題怎麼解決?!

筆者認為,這是基層醫療機構管理存在嚴重弊端、盲點及誤區的典型表現,必須儘快解決。

二是擴大基層千人村醫比,增加村醫數量,對村醫重新明確職責分工,醫療與公共衛生分工合作為村民提供健康服務;

三是提高村醫待遇的同時,加大加強村醫免費培養培訓力度,將培養基層全科醫生列為重要教育事項,儘快改變基層村醫醫療水平低、青黃不接現象;

四是明確村醫隸屬關係,明確其工作部署及養老、待遇來源,讓村醫有“孃家人”撐腰說話,解決他們的工作及生活問題,幫助支持他們積極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