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我該檢討的那些事兒

寫作,我該檢討的那些事兒

1.懶惰是個隨時會掉進去的坑

心理學上的過度理由效應告訴我們會為自己喜歡或愛的人努力去尋找理由,以使其行為合理化,就像XX為了保持愛情原有的樣子拼命找理由,來解釋對方的移情別戀一樣,寫作上,我也是這樣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的。

2016年10月入簡書到如今不過三十餘萬字,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對於我的懶惰,我總能找一個合適的、足夠說服自己的理由,比如今天累了不寫了,比如天氣太冷了不寫了,比如這周已經更了一篇了不寫了等等。

我不得不說,在寫作這條路上,懶惰是個隨時會掉進去的坑,而這樣默默無聞的我,遇上坑不夠還會給自己挖,這是我該檢討的。

2.靈感,總是可遇不可求的

江美琪曾在歌裡唱“想念讓落單人變成了夜裡的詩人”,的確十年前我的第一篇沒人讀的小說便是這樣寫出來的,十幾年過去了,我甚至連當初的手稿都找不到了,卻依然記得靈感來的那一天那種落筆成文的迫切。

可是,隨著年齡增長,“宅女”的日漸養成,讓我少了很多遇見靈感的機會,這也是我該檢討的。

寫作,我該檢討的那些事兒

3.雞湯,還是要喝點

作為一個默默無聞,變現能力又太弱的寫作者而言,雞湯總是要喝一些,否則真的沒有能量去對抗默默無聞和就算遙望也難見的夢想。

總是悶頭寫文,同事一句“你寫的文章,掙錢了嗎?”“有人看嗎?”“公眾號多少粉啊?”任何一句疑問或者反問都可能會降低寫作的積極性,激將法並不是對所有人都管用的,就像對於膽小、怕人的小孩子,一句責罵只會讓ta更膽小一樣,相反,悉心開導鼓勵反而更有效果,對於默默寫文的我們又何嘗不是。

沒有偶爾喝上“一口雞湯”補充“能量,這也是我該檢討的。

4.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也許,因為當初一起寫作的人早已簽約、出書或已有綠標,而我依舊沒有帽子戴,便過多的將心思放在羨慕別人的閱讀量和粉絲數上了,甚至於忘了自己當初是為何拿起筆開始寫作的。

有人說,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而我還沒有走遠,便忘了自己為什麼拿起筆,忘了自己最初的方向。

5.真心需要套路去圓滿,套路需要真心去充盈

一直以來,對於寫作這個夢想,我都捧著一顆真心去相待,用心寫著我想寫的,視粉絲數、閱讀量、點贊數為雲煙,只想通過文字去溫暖每一位讀者,也療愈自己,追熱點這樣的套路從來不稀罕,用心寫作的真心就這樣被“套路”給“套路”了。

對於一個寫作者而言,沒有套路,僅僅靠自嗨,如何能拿“真心”去溫暖讀者,同樣,僅僅靠套路,沒有“真心”沒有感情的文字讀者又怎麼會有讀的慾望。

寫作的這條路上,“真心”和“套路”一個都不能少,可是我卻常常顧此失彼。

寫作,我該檢討的那些事兒

6.寫作的方向感——心錨

2017年我參加了年輕人顧一辰的二期和三期寫作課,參加了無戒的365訓練營,她們都提到寫作方向感的重要性,而我一直以來似乎都忽略了這個問題,在整理了已發佈的190篇文章後,我發現連載54篇,心理類60篇,餘下的便是故事、影劇評等雜文,方向性並不明確。

數據告訴我,我的方向性那麼不明顯,難怪我寫了三十餘萬字,沒什麼閱讀量,沒什麼粉絲,自己都沒找到的“燈塔”又如何能給別人溫暖。

原來一直以來,寫作上的“心錨”我都沒找到,卻希冀在任何時刻都可以得者它的力量,,這是我該檢討的。

7.挖坑容易,填土不易

任何行業裡都有標杆人物,寫作這個行業也如此,比如自媒體界咪蒙、周衝,網文界的天蠶土豆、唐家三少,任何一個小白都會對他們的成績羨慕不已,我亦如此,在不短的時間裡,我都握著筆去羨慕大神,記得曾經在一個網頁上看到一個大神99萬的賬戶截圖差點口水都流下來,那個時候的我只是一味羨慕著他們,於是新坑就那樣一直晾著沒有去填土,我也跌在自己挖的坑裡。

輕易挖了坑,卻沒有好好去填土,這是我最該檢討的。

8.寫作以閱讀為天

很多人為了保持固定的輸出都會堅持閱讀。對於寫作者而言,如果將“雞湯”比做茶點,那麼閱讀便可以稱作“主食”,倘若沒有每天的閱讀,那麼寫作這種輸出便不能保證。

我想江郎大概也是這樣才盡的。

這大概也是我不能保證輸出的重要原因。

寫作這條路是可以走一生的,而我也不想半途而廢,所以列了以上八點需要改進的地方,亦稱為檢討,以此勉勵自己。如此,也算對已經過去的2017年的另一份總結。

一個混跡江湖的治癒系井姐,堅持暖心,專注情感治癒和心理科普,偶爾寫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