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嘎達瓦節期間 布施一元等於平時布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今天是藏曆的四月初一,是薩嘎達瓦月的第一天,今天勇哥要告訴你關於薩嘎達瓦月里布施的故事。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噶達瓦節期間,拉薩街頭佈施和接受佈施的人們


關於佈施

在過薩嘎達瓦節的時候,善男信女們還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佈施。據說人一生要修成神佛,必須奉行六波羅蜜多,也就是六度。六度之首便是佈施,只要把自己的財富佈施給乞丐、僧尼和流浪漢,才能積累功德。

薩噶達瓦節是佈施的最佳時期,在節日裡佈施一元錢,等於平時佈施一萬元。近年來,每每薩噶達瓦節到來之前,人們便忙於拿著百元大鈔到銀行、商店兌換成一元或十元的新票子,轉經時佈施給人以積累功德。


關於乞丐

等候佈施的群體,首先是乞丐。舊時的拉薩城,乞丐很多,滿街都是。據說那時拉薩人口只有三四萬人,乞丐居然有五六千之多,某些西方人把拉薩稱為乞丐和狗的城市。乞丐如此之多,主要是破了產的差巴和逃避烏拉差役的農奴,還有很多地方遭受自然災害,百姓流離失所,成了乞丐。

如今拉薩街頭巷尾乞討的人,他們大都來自貧困鄉村,有些人吃飯問題雖然得到了基本解決,但是到了薩噶達瓦節時,仍然要拖兒帶女,跋山涉水到拉薩來乞討,他們在節日裡得到的錢遠遠超過平時勞動的收入。

節日的大昭寺門口,八廓街周圍,稱為外圍的林廓路四處,到處都有乞丐在拍著手、唱著歌、喊著話,請求絡繹不絕的轉經的人們,施捨錢和食物。他們盤腿坐在路旁,面前擺著一個木碗或者翻放一頂帽子,等待著施主們慷慨的賜予。


關於流浪藝人

等候佈施的群體,第二種是從各地來的流浪藝人。後藏仁布縣一帶,有些寺廟,男的是僧人,女的是尼姑,他們組成家庭生兒育女,平時在家種地,規定的時日到寺廟唸經,這種寺廟稱為色金寺廟,這樣的人稱為色金喇嘛。色金喇嘛有一個傳統的職業,主要是說唱佛教故事,稱為“喇嘛瑪尼”。相傳西藏的佛教故事說唱,起源於唐朝。唐朝的時候,每年都要派遣高僧到西藏宣講佛經故事。

說唱喇嘛瑪尼的藝人,把講唱的故事內容畫成唐卡形式的連環畫,掛在路旁的樹上或支架上,用一根小木棍一邊指點畫面,一邊說唱故事內容,說唱的曲調委婉,很感人,內容大都是勸人行善積德,宣傳因果報應。有《朗薩姑娘還魂記》、《米拉日巴苦行記》等等。幾乎所有的藏戲故事都有喇嘛瑪尼唱本,很多唱本都是藏戲創始人湯東傑布編寫的,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非常古老。

每年藏曆四月,喇嘛瑪尼的演唱者們,三三兩兩,成群結隊地從後藏趕到拉薩,慶祝薩噶達瓦節,他們在聖城各個地方進行演唱,得到豐厚的佈施。薩嘎達瓦節一過,他們又轉移到江孜城,因為在江孜,藏曆五月,有一個喇嘛瑪尼節。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關於石刻匠師

節日裡,藥王山腳下有許多鐫刻“嘛呢”石的匠師,他們在各種形狀的片石上,鐫刻佛像和六字真言,擺在轉經路的兩旁,任轉經的人求取,並且隨意留下一些錢幣,這不能叫買賣,這是一種功德。近年來求取“嘛呢”石刻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它不但是一種聖物,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在藥王山下的石橋上、小河旁,有人用一根釣杆,釣繩上系一塊刻有六字真言的小石頭,不停地在水上點印,每印一次等於在水上印刷了一張經文。這樣的舉動,也能得到轉經者的施捨。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關於僧尼

等候佈施的群體,第三種是寺廟的僧尼,他們往往三五成群,坐在轉經路兩旁,大聲誦唸佛教經文。尼姑們有的還一邊唸經一邊搖著法鼓,鼓聲整齊動聽,好比精彩的女生小合唱,給她們佈施的善男信女就更多了。畫家張鷹先生拍攝的上世紀80年代薩嘎達瓦節期間寶貴的照片。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八廓街上吹笛子的民間藝人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薩嘎達瓦節期間藥王山下轉經的人流。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轉經的人們拋撒的隆達。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藥王山下的石刻藝人。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千佛崖下民間藝人做的擦擦。


薩嘎達瓦節期間 佈施一元等於平時佈施1萬元

僧人在佈施。


投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