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歷史上唯一的,以「將軍」的規格實施葬禮的女人

歐洲的歷史上有個著名的女性英雄“聖女貞德”,她帶兵打仗的故事在歐洲那是家喻戶曉。而唐朝的平陽昭公主跟這位西方的女漢子比起來,可以說毫不遜色,甚至從地位和功績上平行的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是歷史上唯一的,以“將軍”的規格實施葬禮的女人

平陽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三閨女,人稱她為“李三娘”,她跟李世民是親姐弟。她的“平陽”是封號,“昭”是死後的諡號,而這些爵位與封號,完完全全是靠著戰功得來的。在李淵起兵反隋之前,她把許配給了柴紹,柴紹當時已是元德太子的親信,而柴家也是名門貴族。其實對於李三娘來說,享一世的富貴,與愛人終老是最好的歸宿了。但是命運弄人,她的一生註定充滿了傳奇。

她是歷史上唯一的,以“將軍”的規格實施葬禮的女人

大業十三年,大隋王朝搖搖欲墜,五月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在長安的柴紹接到了老丈人的通知,要他和媳婦一起去太原共舉大事。當時柴紹已經對大隋失望,就想去太原跟隨自己的老丈人幹一番事業,但是當時,柴紹是太子的親信,這時候全家離去必將被懷疑。正在柴紹猶豫不決之時,李三娘對丈夫說:“你應該趕快離開,我一個婦道人家沒人會把我怎麼樣,再說我一女子也容易隱藏。”於是,柴紹先一步去了太原,幸運的是,李三娘帶著家人隨後也安全離開了長安。

一介女子在緊要關頭能有這份見識,這是柴紹應該慶幸的。如果說一個女人只是在背後默默的支持丈夫,這也只能說這女人是個賢內助,只有她真正有自己事業的時候,才擁有了自己完整的人生。

她是歷史上唯一的,以“將軍”的規格實施葬禮的女人

李三娘就是一個不甘寂寞的女人,她從長安逃離後先到了她的老家,陝西省鄠縣。她在此地以李家公子的身份籌備了一筆軍費,並且還召集組建了一支隊伍。雖然隊伍不到一千人,但是在舉兵初期,這無疑是對反隋大業巨大的振奮與鼓舞。但是這些對於李三娘來說,這只是她才華的第一次展現。

在隨後,李三娘憑著自己的才略與膽識,招納了數支具有相當規模的起義軍,從起初的幾百人隊伍,擴展成七萬的人馬,百姓稱這支人馬為“娘子”軍。著名的“娘子關”就以這支軍隊在此駐紮而命名。李三娘帶領的軍隊東征西討,為大唐的崛起立下了不世的奇功,

她是歷史上唯一的,以“將軍”的規格實施葬禮的女人

平陽公主的一生是頗具傳奇性的,而她死後,關於她的傳說卻更讓人神往。《舊唐書》記載“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賁、甲卒、班劍。”史書上記載的這個葬禮規格,並不是公主的葬禮該有的,而是“軍禮”。此外,舊唐書還記載,有大臣覺得這麼做不合適,但是李淵不管那麼多,而且許多原李三娘的下屬也堅決擁護,最後得以“軍禮”埋葬。可見李三娘的威望有多高。

她是歷史上唯一的,以“將軍”的規格實施葬禮的女人

在封建男權社會,任你女子再怎麼有貢獻,朝廷史官也不會過多記載的,這位平陽公主也不例外。不過,大唐的這位傳奇公主卻以另一個形象被廣為流傳了起來,這個形象就是花木蘭。但是眾說紛紜,真實情況已經無從知曉。不過花木蘭與她的性格可謂極其的相近,她們都不甘於寂寞,勇於折騰。她們在歷史的畫卷上寫下了為數不多的女性名字,她們在看似註定的一生裡,綻放出了意外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