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五臺山東臺)

時間彷佛過得很快,這一年,眨眼之間已過去了一半。因為喜好太多,無法專注,也就註定無法跟時間賽跑。

徒步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每個小時都有它的價值,路線設定好了,便只顧風雨兼程。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五臺山南臺)

(一)長山

從鴻門巖上東臺,然後下來,再上北臺,再到中臺、西臺、吉祥寺、獅子窩。

一天30公里的山路。

晚上我疲憊又欣喜地發了一條朋友圈。

以前每次出去爬山,她都會說我傻。

爬山是為了什麼?

有時候也想不通,就像我們想不通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一樣。

大多數時候,我們不去想,但是一直在幹著什麼事情。

跟華華聊天,我說我喜歡叫自己長山。

她說,小名呀。

我驚訝,一語中的。

小時候估計是因為屬羊的,需要長久在山上吃草,所以有了長山這個名字。

如果說喜歡山,那當從這個名字開始。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五臺山東臺)

喜歡爬山的人也許都有點喜歡自虐的感覺。

許多人會對山失落,因為他們流了汗,曬了臉,走到山頂的時候,感覺悵然若失。

沒有到山頂之前,一直以為自己心嚮往之的那種風景在山頂。

隨著自己離山頂越來越近,失落之情越來越強。

到了山頂,突然愣住。

原來山頂跟路上的風景並無二致。

似乎自己前面的付出並不值得。

實際,風景由心而出,攀登的過程就是風景,當下的每一刻都是風景。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二)獅子窩

2018年6月30日黃昏,在我徒步了30公里之後,拖著幾乎不屬於自己的身體來到了五臺山大護國文殊寺。

這裡是五臺山徒步的重要落腳點之一,也是五臺山群廟中非常著名的一處。

相傳很久以前文殊菩薩從相隔萬里的印度佛國乘獅東來,行到五臺山竹林嶺上,仙獅駐足不前,吼聲不斷。文殊菩薩乃大智聖者,頓悟到,我佛弘法喻獅子吼,看來此處必是弘法之地。遂點一道場,念其仙獅緣起,起名“獅子窩”。

這便是獅子窩的由來。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五臺山獅子窩)

過吉祥寺之後,走過一段平緩的土路,快到兩條路相交的地方,斜切上去,翻過一個山頭,對面就是獅子窩了。

到達目的地之前的路是最難的。

獅子窩前的最後一個山坡,就像我人生路上一個大的臺階。

他比我之前經歷的那些都要簡單的多,但是身體經過一天的奔波,早已沒有了初上路的意氣。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那時候,心裡想,明天要不要不走了,從未感受過走路會如此痛苦。

前面一行三人不停地回頭看我,不知是怕我超越他們,還是質疑我,竟然也敢來抄小路。

一個接一個的山頭,彷彿看不到終點。失望了幾次之後,我失落地停下來,躺在草地上,心裡又不安地想,前面的三個人會不會以為我撐不下去暈倒了。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五臺山北臺路上)

獅子窩掛單住宿條件相較於我住過的西臺、中臺要好得多。一整棟的樓,專門是給行者住宿用的。

前臺找接待的師父登記的時候,也看到了桌子上面貼的微信、支付寶收款碼。

還有一個個人微信二維碼,估計是用來聯絡提前訂住宿的。

住宿的地方也標配了沖水廁所,及洗刷間,洗刷間最裡面還帶一個洗澡的小地方。

要知道之前住中臺、西臺都是旱廁所,尤其是西臺,睡覺的地方沒有廁所,想上廁所必須裹上衣服,走過山邊的風口,然後鑽進一個黝黑的旱廁所裡面。

中臺稍微好一些,男士住宿的地方,走廊盡頭就是廁所,走廊中間也有洗刷的水龍頭。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中臺、午餐)

但是要說最接近的體驗僧侶生活,那當屬西臺。

吃飯與出家人一起吃,並且男女分開,用的也都是他們平常用的碗筷。

由一個負責分飯的婦女挨個給大家分夥食,來禮佛朝拜的人,也大都是雙手合十,口裡連念阿彌陀佛表示感激。

掛單的時候,老師父登記了信息,由自己出功德費,直接放進功德箱。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五臺山西臺)

而獅子窩、中臺則比較痛快。

掛單住宿50元,過齋吃飯則是10元。

本次入住的獅子窩床位多,吃飯也是在外面,與僧人分開。

頗少了一些僧侶之趣。

早上起來,同住的幾個人有的說自己看到了舍利,有的說自己頌了一章經,我卻只記得自己走了30公里路。

問及同宿的人竟有好幾個山東的,當我說出第二天要走到南臺,然後晚上去火車站趕火車,週一按時上班的時候,他們都投來了詫異的目光。

(三)南臺

去年經過獅子窩之後,很自信地走了往上爬的那條路,結果很自信地走錯了。

爬上去,然後再走下去。

最後差點走錯了方向,導航了一下穿過一片樹林子才走到西大門。

今年,7月1日早上跟著浩浩湯湯的隊伍,走了下面那條平行的路。

一路經過金閣寺到五臺山西大門。

學著他們在西門拍照的地點拍了照,但是我手裡壓根沒有門票。

所以南臺下山註定還是不敢走佛母洞。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第二天最大的難點就是南臺。

我們先是下降到海拔最低的山腳下,然後又從頭開始爬起。

南臺的上山路前面較緩,有幾條小道可以穿,最後是翻過一個山頭,再爬上一個山頭便到了。

經過了第一天的路,第二天攀登南臺,感覺沒有那麼難了。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在南臺頂依舊有口裡頌著阿彌陀佛的乞丐。

去年我很鄙視他們,今年想掏點錢出來,卻沒有人向我開口了。

南臺頂正在修建新建築,一群工人蹲在地上圍著幾個盆子吃得津津有味,另一群工人則一人一瓶啤酒,輕輕地喝著。

各種賣西瓜的,小的二十,大的三十。

我一個人,苦口婆心買到半個,結果也只吃了幾塊。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沒有太多的駐足,從南臺開始下山,走寬灘。

那條路竟然莫名地熟悉,我的速度非常快。

小路狹窄而悠長,海拔下降也很快。

中間有十多分鐘的針葉林。

連續超越了幾個小隊伍,有人看到我一個人匆匆而過,喊我一聲:“獨驢”。

寬灘的這條路原本安靜,安靜到只有青草,野花還有藍天白雲。

今年多了一些當地的人。

從針葉林出來,隔不遠便有一人等候在路邊。

或許是過的人太少了,他們悠閒地看著遠方,當你靠近了,都會熱情地笑起來,“喝一杯沙棘汁吧,五塊錢!”。

五臺山特產,類似橙汁的一種飲料,在其他地方並未聽過沙棘,或許這裡的山坡上,秋天會掛滿了橙色的沙棘。

我對每個人都說一句:“太累了,喝不下。”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真的是下山匆匆,一旦開始,就只想到山腳下。

繼續往下走,遇到一位阿姨,與我媽媽年紀相當。

問我走了多少路,我說東西南北中五臺都走遍了,是從昨天早晨開始的。

阿姨讚我走得快,說起自己在山腳下生活了半輩子,卻從未在臺頂走一走。

她說有的老師也是年年來這裡走一圈,那老師走完之後,他的學生們都考上了好學校。

心誠則靈,我快速地跟他說了山頂的見聞與經歷。

她也增添了許多勇氣,打算帶上自己的家人上山走一遭。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有許多人每年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山腳下的人卻因為山就在眼前,而遲遲沒有行動。

但是他們也心嚮往之。

只是山在眼前,彷彿機會多的是,如此卻也失去了許多機會。

就像我們早上吃早餐一樣。

城市裡,每天早上睡到很晚,起來匆匆茫茫的趕著去上班,原本便利地條件,卻甚至連吃早餐的方便都沒有了。

五臺山,四年,終點亦是起點!

(獅子窩早餐)

而在爬山的旅途中,環境、條件都要比現實中艱苦一百倍,而我卻在山頂的廟裡吃上了熱騰騰的早點。

一把鹹菜,一碗稀飯,雖然簡陋,卻也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