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可汗-成吉思汗

蒙古國可汗-成吉思汗

人生大概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大蒙古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宋寶慶三年(金正大四年,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諡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諡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早年經歷

成吉思汗,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生於金朝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後因父親被殺,所部就分散了。經不斷努力,聯合札木合以及父親的安答脫斡領勒,重組乞顏,最後慢慢發展最終統一蒙古。當時,今中國北方區域處在女真金朝統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獨立,互不統屬。金朝對其實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成吉思汗肖像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蒙古部首領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懲治叛部法”的名義釘死在木驢上。蒙古部落聯盟曾經組織了多次反抗鬥爭,他們的幾代先人為此付出了鮮血與生命。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出生的鐵木真,自然也將對金國的勝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奮鬥目標。他一直把這個仇恨記在心裡,正是這種幾代冤仇導致了草原內外的長期征戰,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出身於弘吉剌部,同蔑兒乞人赤列都結親。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秋,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在斡難河畔打獵,發現了途經蒙古部駐地的訶額侖。他在幾位兄弟的協助下,根據當時的“搶親”傳統,打敗了蔑兒乞人,搶來了訶額侖夫人,於是訶額侖成為也速該的妻子。第二年,也速該生擒塔塔爾部首領鐵木真兀格,恰好這時第一個兒子降生了。為了慶祝戰爭的勝利,也速該給自己剛出生的長子取名“鐵木真”。鐵木真9歲時,父親被鐵木真兀格之子札鄰不合毒死。也速該死後,俺巴孩汗孫泰赤兀部的塔裡忽臺乘機興風作浪,煽動蒙古部眾拋棄鐵木真母子,使其一家從部落首領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難的深淵。


建號稱汗

宋開禧二年(1206年)春天,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1207年的大蒙古國但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漢文史集中,並無上尊號”成吉思汗“的記載,元史太祖本紀記載諸王群臣為上尊號“成吉思皇帝”。同時代南宋彭大雅編《黑韃事略》記載也記載為成吉思皇帝(“其主初僣皇帝號者小名曰忒沒真僣號曰成吉思皇帝”),彭是南宋出使蒙古聯絡夾擊金朝的使臣。元代李志常《長春眞人西遊記·捲上》也記載為“詔曰成吉思皇帝敕眞人邱師”。1998年發現的元代銀質鎏金文“鹽山聖旨牌”亦書曰“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西方的史集中則記載為成吉思汗,並傳入中國,導致自晚清時始漢文史集中(如《海國圖志》、《蒙兀兒史記》、《蒙古紀事本末》,《新元史》等)出現兩者並用或者獨用成吉思汗的記載。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這是蒙古帝國的開始。遂頒佈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

人物評價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又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七八百年來,中外各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名人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討成吉思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