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河鄉:「稻+N」模式 助推有機生態環保農業循環模式加快發展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新场乡:易扶搬迁点建设进展顺利/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新场乡:易扶搬迁点建设进展顺利/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新场乡:易扶搬迁点建设进展顺利/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新場鄉:易扶搬遷點建設進展順利

羅義揚

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環,特區新場鄉堅決貫徹上級指示及相關會議精神,將易地扶貧搬遷點工程建設提上日程,為百姓翻開生活新篇章。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新场乡:易扶搬迁点建设进展顺利/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新場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規劃總用地面積:11154.71㎡,總建築面積:17556.16㎡,共9棟住房,自3月份工程主體建設開工以來,目前,已完成了95%的工程主體建設,記者瞭解到,現今工程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他們以百姓建設福祉為己任,主動擔當,搶抓工程建設,在近期內就可完成工程的全部建設,能夠順利交付給百姓使用。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新场乡:易扶搬迁点建设进展顺利/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湖南湘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小東說:“新場項目的主體施工是2018年3月13日開始施工,進場後,我們搶抓工期,於2018年的6月30日完成了全部主體施工,我公司確保在2018年8月30日完成全部施工,順利交付給老百姓入住使用。”

據瞭解,新場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共計安置186戶818人,其中貧困戶110戶549人,搬遷對象涉及新場鄉12個村寨,在安置點附近還將建設150㎡的標準化衛生室、農貿市場、溼地公園,為搬遷入住的群眾提供優越的就醫、就學、就業環境。

新場鄉副鄉長李金濤說:“我們新場鄉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當前已進入了工程的收尾階段,將於8月30日全面竣工,10月30日實現群眾的搬遷入住,我們還將在安置點的附近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工坊、農貿市場、溼地公園以及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從多方面解決群眾的就醫、就學、就業及其他生活便利,確保群眾搬過來能夠穩得住,能發展、能致富。”

月亮河鄉:“稻+N”模式 助推有機生態環保農業循環模式加快發展

敖成權 陳國雲

近年來,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堅持“產業創新升級,業態協調融匯,環境綠色低碳,全域開放發展,資源共享共生”發展思路,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實施了“稻+N”項目,打造出了有機農業循環產業,實現“為貧困戶造血,為脫貧攻堅助力,為地方經濟添彩”的目標。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新场乡:易扶搬迁点建设进展顺利/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月亮河鄉的自然氣候環境是全國農業勞動模範韋仕龍萌生做有機農業循環產業發展的初衷,從2008年開始實施有機紅米種植後,韋仕龍開始規劃“稻+N”循環農業產業的發展理念,在月亮河與大壩村總規劃種植了3000畝有機紅米;在3000畝的紅米種植基地中開始實驗性開展了“稻蛙共生”核心實驗區10畝;“稻蛙共生”模式的規劃實施為下一步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搭建了一個平臺,韋仕龍在這個基礎上又萌生了更廣的產業鏈發展思路。

六枝特區月亮河有機農業合作社理事長韋仕龍說:“在以後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還想繼續把整個產業鏈延伸,在我們的種植過程當中往稻鴨共生、稻魚共生等方面發展。”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新场乡:易扶搬迁点建设进展顺利/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在探索發展循環農業產業鏈的同時,韋仕龍以加大源頭管理和監測力度,建立健全完善有機水稻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為根本,以標準化生產基地為依託,推廣有機水稻綠色栽培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生物治理技術,積極推進綠色、有機認證工作,著力打造有機農業品牌,打開了有機農業發展新局面。

六枝特區月亮河有機農業合作社理事長韋仕龍說:“做這個有機產品主要還是遵循生態學原理,保持生物多樣性的環境體系,儘可能有效的利用這個內部環境,減少外來物質的投入,避免帶進一些有害物質。”

月亮河鄉有機水稻採取稻鴨、稻蛙共生,將有機大米副產品轉換為再生物資加以利用,最終循環到有機水稻種植源頭。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新场乡:易扶搬迁点建设进展顺利/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六枝特區月亮河有機農業合作社理事長韋仕龍說:“可以把種植過程當中的稻草,還有米酒釀造產生的酒糟和大米加工的一部分糠殼,作為肉牛養殖的飼料,所以這部分飼料也給我們節約了養牛的成本。”

如今,月亮河有機紅米、有機香米,在線上線下銷售供不應求,年銷售額達65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為山地特色有機循環農業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六枝特區月亮河有機農業合作社理事長韋仕龍說:“我們現在合作社基本實現了從種植、加工還有釀酒、養殖到有機肥的一個有機循環農業生產體系,這個生產體系的運轉也比較正常,也有相當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有更好的環保效益。”

在做大做強產品的同時,合作社還積極採取“三變”模式,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目前,合作社已在村民入股的600餘畝土地上種植了有機紅米、有機香米,涉及200餘戶農戶,其中包括近百戶貧困戶,每年支付土地保底分紅金40萬元。季節性用工達到12萬人次,為當地農民增收提供了就業途徑。

六枝特區花德河林場興綠色產業 創生態品牌

敖成權 陳國雲

近年來,我區以生態發展為主線,積極引導群眾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大力培育林下種養,把環境優勢轉化為林下經濟發展的優勢,走出一條生態、經濟雙贏的新路子。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新场乡:易扶搬迁点建设进展顺利/月亮河乡:“稻+N”模式 助推有机生态环保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发展

花德河林場屬國有林場,位於特區月亮河西部,平均海拔1050米,森林覆蓋率68%。林場在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明確了林業產業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總體佈局分為兩大發展模塊,即東部重點發展林藥間作,中部重點發展林菌間作,分別新建百餘畝以上的林下中藥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農業種植基地,激活林下產業發展,形成了一個原生態的生活圈。

六枝特區國有林場副場長王顯雲說:“花德河林場屬於六枝特區唯一的國有林場,我們在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同時,充分利用林下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目前已種植黃精、重樓、三七600餘畝,下一步,我們將利用林下的這個空間發展養殖業。”

花德河林場在積極“增綠”的同時,牢固樹立“保綠”“護綠”理念,把林業生態資源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加強森林和林地的保護,築牢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截至目前,我區發展林菌、林藥等為主的林下經濟總面積700餘畝,年實現產值600萬元,直接帶動農戶100餘人實現年均增收上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