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機構完成合併即將滿月,湖北省辦稅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楚天都市報8月16日訊(記者汪亮亮 通訊員朱彥 姜傳武)7月20日,全省縣鄉國稅地稅機構正式合併,所有縣級和鄉鎮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標誌著湖北省、市、縣、鄉四級稅務機構分步合併和掛牌全部完成。

如今完成合並即將滿月,這場我國稅收發展史上的重大變革,給湖北省辦稅帶來哪些變化?納稅人又有哪些獲得感?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展開了採訪。

辦稅便民 跑路少了還省錢

“再也不用兩邊跑了,今天辦稅比以前節約了3個多小時。”武漢航鴻勞務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陳漢榮高興地說。

由於業務需要,他要經常跑鄂州辦稅。他記得去年一次辦稅,早上9點從武漢出門,11點半到鄂州市梁子湖區梧桐湖區國稅局辦稅,中午1點趕到30多公里以外的太和鎮地稅局辦稅,辦完業務已下午兩點了。國地稅合併後,如今他在梧桐湖辦稅服務廳就能把所有涉稅業務都辦妥。

除了辦稅更快外,國地稅合併也切實減少了企業負擔。荊州市順恆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張瓊稱,建築企業以前需要派兩三個辦稅人員分別前往工程所在地國稅局、地稅局預繳稅款,出差得兩三天,現在一天就能完成,“每人每次至少節約差旅費300元”。

為了讓納稅人更少跑路,國稅地稅機構合併之後,省稅務局重新發布《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納稅(費)人有143項涉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即可完成辦理,佔全部辦稅事項的80%,依託稅收信息化技術支撐,確定了81個“一次不用跑”事項。

同時,湖北省稅務局全面推行“一網通辦”,納稅人僅需一次登錄湖北省網上稅務局即可辦理所有涉稅服務事項,申報繳稅等80個涉稅事項“全程網上辦”,而不需要分別登錄國稅、地稅網站。

改革終結了辦稅東奔西走的歷史,讓納稅人辦稅一廳通辦、一網通辦、一氣呵成。“真正讓企業辦稅省心力,減負增活力。”湖北省稅務局聯合黨委書記胡立升說。

稅務執法 一把尺子量到底

“以往稽查評估今天國稅來明天地稅來,業務接待量較大。國稅地稅合併後,雙方一起來稽查評估,效率提高而且更透明公平。”湖北廣鹽藍天鹽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服平曾做過出納、辦稅員、財務總監等多個崗位,說起稅務機構改革侃侃而談。

咸寧市稅務局稽查局幹部黃羽說:“以前國稅地稅是兩個獨立執法主體,稅務文書、檢查結論各下各的,即使是同一違法處罰事項,因理解不同、執法尺度不同,處罰結果輕重不一致。”

“國地稅合併後,統一了稅收執法標準,約束執法隨意與‘任性’,更好地體現公平正義。”湖北省稅務局稽查局有關負責人說,稅務機構合併,推行以案例指導制度為載體的“同案同辦”,對事實、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基本相同的稅收違法行為,給予基本相同的處理,達到服務一個標準、徵管一個流程、執法一把尺子。

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殷俊表示,國地稅合併體現了放開前端與管住後端相結合的理念,既為市場主體鬆了綁,又依法監管維護了公平公正的稅收秩序。有利於重新配置人力資源,增加徵收監管力量,強化稅收分析,及時發現和化解稅收風險,防止稅收流失。

稅務熱線 一事不找第二人

代賬會計小王代理多家多種類型企業,國地稅沒有合併時,她撥打12366諮詢熱線前先要判斷業務究竟屬於國稅還是地稅,還要記清楚每家企業所得稅由國稅管還是地稅管。如今12366“一鍵諮詢”能夠解決所有涉稅問題。

從5月1日,湖北省稅務局全面整合12366納稅服務事項,12366對外一個號碼、一個標識、一個口徑,對內一套系統、一套制度、一套流程,確保納稅人撥打一次熱線電話能夠諮詢全部稅務問題。

除12366納稅服務熱線外,湖北稅務部門組織窗口業務骨幹相互講解原國稅地稅業務,用一個準確的聲音解答涉稅諮詢,力爭讓到辦稅廳辦稅的納稅人諮詢一事不找第二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龐鳳喜認為,國稅地稅徹底合併,切實解決了雙方徵管業務重疊交叉、稅收遵從成本加大、政策執行落地困難等問題,必將帶來辦稅成本和徵稅成本雙降低,社會財富和行政效能雙提升,友善徵納環境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