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的周勃是如何滅諸呂安定劉氏天下的?

桃花島建別墅


周勃平諸呂,是漢史之一重大事件。這一壯舉看似輕而易舉,實則步步驚心,只要一步走錯了,可能歷史就改寫了。我來細細說說周勃平諸呂的前前後後。

1、呂氏外戚的崛起

劉邦死後,呂后以最殘忍的手段折磨死了情敵戚夫人,快意之餘卻發生一個悲劇:自己的兒子漢惠帝劉盈在目睹戚夫人之慘狀後,選擇了自我毀滅的道路,縱情聲色,二十三歲便死了。這對呂后是一大打擊,因為她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她妒忌心又特別強,對於劉邦曾寵幸的女人以及她們的兒子,她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敵意。那麼誰靠得住呢?呂后想到了自己的呂氏家族,與其讓劉氏子孫來得到天下,不如讓呂家來坐取天下。

呂后臨朝稱制後,便任命外戚呂臺、呂產出任南軍與北軍指揮官。南、北兩軍是捍衛皇室的主要軍事力量,南軍職責為守衛宮廷,北軍職責為守衛京城。這是外戚集團崛起的開始。為了進一步擴張外戚集團的勢力,呂后違背劉邦“非劉氏不得王”的規定,分封呂氏諸王: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通為燕王。呂氏其他子弟也雞犬升天,外戚勢力氣焰囂張,大有蓋過劉氏皇族之勢。

2、陳平與周勃秘密結盟

右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對呂氏的做法內心不滿,但表面上委曲求全,保存實力。以智謀見長的陳平對時局憂心忡忡,擔心無法控制。這時,陸賈對陳平說:“天下安,注重相;天下危,注重將。將相和睦,則士人自會歸附,萬一天下有變,相權與將權要相互策應。如今社稷大權,在您和太尉兩人手中,您何不與太尉交結更深的友情呢?”

這一番話令陳平頓悟,他主動給周勃送上黃金、美酒,周勃也以禮相贈。這出“將相和”使兩人團結一致,為最終粉碎諸呂集團打下基礎。

3、呂后去世,局勢微妙難測

公元前180年,呂后終於走到人生的終點。她讓趙王呂祿擔任上將軍,統轄北軍,梁王呂產統轄南軍,並囑咐兩人說:“呂氏封王,大臣們都不服氣。我快死了,皇帝年幼,大臣們恐怕會作亂,你們一定要控制軍隊,守衛皇宮。不要為我送葬,以免被政敵有機可乘。”在臨終前,呂后佈下最後一顆棋子,任命呂產為相國。

呂后死後,呂氏外戚集團與劉氏皇室集團的矛盾極劇尖銳化。在皇室集團中,齊王劉襄率先起兵,發佈檄文,聲討呂氏家族的罪行,號召天下群起而討伐。相國呂產派大將率部出關中,平定齊王劉襄的叛亂。灌嬰是帝國的開國大將,對於呂產的命令,他陽奉陰違,他已經察覺到呂氏家族已經加快奪權政變的步伐,自己倘若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上身,成為帝國的罪人。灌嬰的軍隊進抵滎陽後,便按兵不動,暗地裡與齊王劉襄等取得聯繫,達成一致意見:倘若呂氏集團有政變的苗頭,他將聯合齊國軍隊反攻。

呂祿、呂產此時也明白,兩大政治集團積怨頗深,已經勢不兩立,如果不及早發動政變,便會被劉氏集團搶得先機。可在這個時候,呂祿與呂產舉棋不定,內則顧忌太尉周勃,外則顧忌齊、楚等劉氏封國,同時又擔心擁兵在外的灌嬰叛變。

4、十萬火急,千鈞一髮

還有一人心急如焚,他便是太尉周勃。太尉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可是在京城,南軍與北軍全部掌握在呂祿、呂產手中,萬一兩人發動軍事政變,怎麼辦呢?關鍵時刻,周勃想起一位老臣酈商。酈商有個兒子叫酈寄,與呂祿是好朋友。周勃打算拉攏酈寄,從酈寄這裡作為突破口,尋找呂氏集團的致命弱點。

在重要關頭,酈寄選擇站在老臣們這邊,捍衛劉氏政權。他跑去對呂祿說:“齊國之所以起兵,是因為有所猜疑。您想想,您受封趙王,卻沒有前往趙國,而是留在京城,還擔任上將軍,擁有重兵,這不使人懷疑您別有用心嗎?如果您把兵權交給太尉周勃,這樣齊國想要出兵也沒有藉口了,大臣們也可以安心,而您作為相國與趙王,不是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呂祿覺得這樣妥協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可是又覺得不妥,因為呂后在臨終前特地囑咐他,不可丟失兵權,所以他猶豫不決,遲遲不肯交出兵權。

就在這個時候,呂產卻意外地得到一個密報:灌嬰與齊國、楚國已經達成協議,準備聯合進攻京城,誅殺呂氏集團。呂產聽了大驚失色,他趕緊火速進宮,打算會同呂祿緊急發動政變。可是呂產沒有想到,在他身邊也有太尉周勃的眼線,周勃與陳平很快就知道呂產的陰謀了。可是呂祿還沒有把北軍的兵權交出來,周勃手上沒有軍隊,怎麼辦?

此時的形勢異常緊張,火燒眉毛了。周勃必須要當機立斷。這位開國名將身經百戰,具有驚人意志力與決斷力,他並沒有遲疑,如今只能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了。生存還是毀滅?一半靠人為,一半靠天意吧。

5、接管北軍,發動政變

周勃火速趕往北軍兵營,他持皇帝符節,假傳聖旨,要求接管北軍。此時,呂祿並不知曉呂產得到的密報,他對周勃前來接管北軍大吃一驚。這個時候,酈寄在一旁對他說:“皇上已經派周勃來接管軍隊,你最好交出將印,否則大禍臨頭了。”呂祿一直視酈寄是好朋友,是知己,豈知中了酈寄之計。他信以為真,便將上將軍的將印交給周勃,匆匆離去。

這個大膽的奪權冒險計劃僥倖成功。得到將印後的周勃,大大鬆了一口氣。他馬上召集軍隊,發令全軍:“為呂氏者右袒,為劉氏者左袒。”這其實是要求士兵們效忠。士兵們估計也不在乎什麼呂氏還是劉氏,關鍵看頭兒的態度。既然周勃要為劉氏集團拼命,士兵們也爭先恐後露出左臂,以示效忠。這樣,周勃憑藉自己的機敏與果敢,控制了北軍這一重要的軍事力量。

呂產並不知道北軍已落入周勃之手,他率一支衛隊趕到皇宮,準備發動政變。可是呂產晚了一步,周勃已經搶先派軍隊入駐皇宮,實施戒嚴。呂產的軍隊與周勃的軍隊在皇宮外展開激戰,在交戰中,呂產被北軍所殺。呂產被殺,呂祿失去兵權,呂氏集團在一天之內,從極盛走向毀滅。周勃派出軍隊,大肆抓捕呂氏家族成員,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誅殺,寸草不留。

呂后沒有想到,她屍骨未寒,其精心構建的呂氏王朝,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君山話史


與其說是周勃等人安劉,還不如說是周勃等人安自己。因為這場政變只是解決兩個大頭:呂產和呂祿,拿到南北軍權就OK了,奇怪的是他倆這麼爽快地就放棄了兵權,政變成功。

說下經過:

1,呂后死後劉章想立劉襄為帝,所以二人裡應外合。

2,此時,在京師的周勃陳平開始行動,他們派出一名說客:酈寄,他是酈食其的侄子,也是呂祿的好友,一翻勸說下,呂祿交出兵權給周勃,準備就國,周勃掌握了北軍。

3,呂產得知功臣密謀,決定進宮門,掌管南軍,結果被周勃等人擋在外面,殺死,周勃遂即接管南軍。

4,周勃放心誅殺呂氏全族,把呂后立的劉氏小皇帝們也都殺了。

5,周勃開會,不選功勞最大的劉章和劉襄,而是選默默無聞的代王劉恆。

“周勃安劉”很簡單,你甚至看不到呂氏有任何作亂的跡象,周勃為什麼安劉,按照官方的說法是呂氏亂劉甚至想造反。呂后可能是,她削了不少劉姓王又封了不少呂姓王,王陵說她違反了先帝的"白馬之盟。

既然呂后不聽劉邦的,為什麼還要尊崇劉邦的話讓周勃做太尉,陳平為丞相,還說安劉的肯定是周勃,然後呂后還真聽進去了。不覺得很搞笑嗎,先不說劉邦有沒有張良未卜相知的能力,就是他當著呂后的面說,以後安劉的必是周勃,呂后還就讓周勃當了太尉,這故事編的太離譜了。

其實編故事的人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周勃陳平他們是劉邦有意安排的,就是防範呂氏,而不是呂后自己立的,這樣周勃等人的政變就有了合理性。

但並沒有造反。呂產呂祿就相對來說比較無辜了,他們掌握了南北軍,執掌了朝政,卻不想要造反,只求自保而已,但是觸怒了功臣和皇族,所以群起而攻之。

話又說回來,如果呂氏兄弟真要造反,周勃陳平這兩個沒有實權的人又能怎麼樣呢?

豈能怎麼順利,完了之後來了一次大清洗,可以說這是一場宮廷政變

所以這場政變的動機不純,也是非法的,但如果承認他是非法的,那麼漢文帝的上位也就非法了,所以為了讓自己的上位合法,也為了感謝周勃選中了自己,便將這場政變合法化並且進行美化,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版本。

大家還記得周勃把玉璽交給劉恆時要求單獨說次話,結果被劉恆拒絕了。一向不善言辭的周勃想在這個關鍵的點上告訴新皇帝什麼?我想劉恆必然清楚,大家也能猜得到……

司馬遷就是司馬遷,他把一切史料,一切問題都寫進了史記,就看你看得看不出。


林夢佳期聊歷史


可不是周勃一人誅滅諸呂的,周勃一介武夫,字也不識幾個,行軍打仗還行,論智謀,周勃不如陳平,而且周勃還看不起讀書人。

諸呂是周勃與陳平及朱虛侯劉章等部分劉氏諸侯一起聯手誅滅的。



呂后死後,呂后的兩個侄子呂產與呂祿執掌朝政,呂產為呂王,任相國,掌控南軍,呂祿為趙王,任上將軍,掌控北軍。周勃為太尉,陳平為丞相,均沒有兵權。

陳平與周勃想了個辦法,派人挾制了與呂祿關係很好的酈寄的父親酈商,讓酈寄遊說呂祿回封地,並放棄兵權,呂祿居然相信了,放棄兵權打算回封地。於是太尉周勃,順勢奪了呂祿的兵權,周勃這時取得北軍兵權。



周勃取得兵權後,調動北軍進攻呂產,而此時呂產不知呂祿已走,被周勃所殺,而隨後周勃又派人殺了呂祿,呂產呂祿一死,剩下的諸呂基本上無大的作為,終被周勃及劉章等殺害。

至此,諸呂均滅。

然後周勃與陳平選劉恆為皇帝,是為漢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