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貨櫃運輸也被推到了深淵的邊緣

低谷!集裝箱運輸也被推到了深淵的邊緣

低谷!集裝箱運輸也被推到了深淵的邊緣

小編獲悉,過去的2018年這大半年時間裡,航運市場整體低迷徘徊,各個細分市場有歡喜有憂愁,但整體上是哀大於喜。尤其是油運市場,陷入了20年來的最低谷!航運企業和油運船東損兵折將傷透了心!

但是,就在業界對油運市場的至黑至暗驚魂未定之時,集裝箱運輸航運市場也被推到了深淵的邊緣!

據瞭解,克拉克森預測今年全球集運需求同比增速為5.0%,會較2017年減少0.5個百分點;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均值795.70點,同比下降3.90%;

上海出口集裝箱運費指數相比2017年平均水平下滑6%;各大航運企業上半年的財報,馬士基淨利潤虧損1.51億美元,赫伯羅特淨虧1億歐元,陽明海運虧損57.64億元新臺幣,這些數據似乎都在表明,集裝箱航運業風險重重、前途未卜!

海事服務網CNSS前段時間分析過,將油運市場拖入黑暗的罪魁禍首是原油需求放緩、國際政治因素、燃油價格上漲、運力過剩等,那麼這些不利因素中,哪些在“連環作案”,也是將集運市場推入黑暗深淵的“罪魁禍首”呢?

“罪魁禍首”一:燃油價格上漲

燃油價格上漲這個“兇手”,危害面很大,威脅的是整個航運業,所有細分市場,如油運業、集運業、散貨船運輸,都深受其害。

今年以來,燃油價格已較去年上漲了30%!這部分上漲的燃油價格費用,將直接傳導到船舶的運營成本上。

比如赫伯羅特方面就表示,其今年上半年的燃油成本為385美元/噸,而2017年同期的則為312美元/噸。

據瞭解,在今年四五月份時,燃油費用就已經導致了集運企業5.8億美元的現金流損失!

而據預估,今年全年由於燃油價格的飆升將導致集運業整體損失13億美元!

雖然航運企業紛紛加徵燃油附加費,但就上半年業績來看,這一舉措也只是起到了減少虧損的作用,並沒有扭轉燃油價格上漲給企業盈利帶來的衝擊。

“罪魁禍首”二:需求增長落後於運力增長

需求疲軟、運力增長,這也是今年航運業普遍面臨的不利因素,在集運市場中,這一問題也是非常突出。

據BIMCO(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預計,截至今年8月初,全球船廠今年共交付了947000TEU新造集裝箱船運力,而同期僅有36833TEU運力拆解處理。

從需求和運力對比來看,全球集運需求增長率為3.8%,而上半年集裝箱船隊的增速達到了9%,集運船隊的增速大大超過了集運需求的增速。

而且,需求增長更多出現在區域內的短距離航線,而不是超大型集裝箱船所部署的長距離航線。

從上文可以看出,自今年初以來,全球集裝箱船運力在呈45度夾角穩步增長,從2150萬TEU一路上漲到6月底的2230萬TEU,目前已經上漲到了2250萬TEU。

據悉,2018年上半年,12000TEU以上集裝箱船的船隊運力同比上升了22%。

與此同時,閒置的租船公司和班輪數量也在增多。

“罪魁禍首”三:全球貿易放緩

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形勢與全球貿易活躍度密切相關,但今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更加錯綜複雜,“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地緣政治風險此起彼伏。

尤其是美國貿易大棒在世界上不斷揮舞,惡化了國際貿易發展環境,給全球貿易投資發展帶來了重大不確定性。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8月9日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貿易景氣指數,預計今年三季度全球貿易增速將繼續放緩。報告顯示,三季度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100.3,相較於二季度的101.8繼續下滑,逼近指數榮枯線。這意味著全球貿易增速在數月內將進一步放緩。

實際上從我們國內的情況來看,貿易增速也是在下降的。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中國7月份出口同比增長7.2%,增速慢於6月份的11.3%;7月份進口同比增長11.0%,增速也低於6月份的17.2%。

全球貿易增速的放緩,間接影響到了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的需求,加劇了集運市場的不景氣。

在目前形勢下,分析上述三個“罪魁禍首”接下來的危害指數,預計“需求增長落後於運力增長”這一“兇手”的氣焰會略降,因為在需求疲軟和燃油價格上漲的壓力下,集裝箱船的訂單似乎正在下降。

新船增速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由上半年的9%降到了6%,而據高盛預計,到2019年將進一步放緩至2%。

而其餘兩個“兇手”的動向目前依然難以揣測,如果三個“兇手”作用下的合力依然指向深淵,那全球集運市場真的凶多吉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