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究竟糟糕到什麼程度了?(上)


泰禾究竟糟糕到什麼程度了?(上)




泰禾負債情況從未好轉,未來或還將惡化。

黃其森從不是一個知足的企業家,他心中有著野心,為此,他隱忍多年,試錯、失敗、再試錯、再繼續,為達目標,不惜代價。但企業的競逐中,從來不缺少個人的意志品質,拼的是真刀真槍,你死我活,糟糕的現金流和高居不下的負債已讓這家閩系企業艱難喘息。

被動降速


房地產的融資環境倒逼著泰禾放緩速度:資金不足,無法繼續高歌猛進了。

泰禾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泰禾共拿下8塊土地,新增土地面積157.02萬平米,其中併購行為有6起,僅僅花費52億元。一家千億房企,半年時間只花費這點錢拿地,甚至抵不過規模百億房企。

樓市風向已改,強者恆強的時代,大魚吃小魚,開發商的求生欲前所未有的強烈,他們通過一切手段搶佔市場份額,唯有這樣,才有餘糧度過寒冬。

泰禾選擇在這個時候降速,將極其被動。

從泰禾近期的新聞來看,其花費了大量的物力財力在各大媒體上宣傳其負債降低,聲稱財務趨向穩健,這可以理解,這家閩系企業向來在財報上飽受爭議,負債的高企直接影響了其在資本市場的評級,融資必然也隨之承壓。

今年5月,泰禾集團遭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降級,評級從B1下調至B2。穆迪稱,“評級下調反映了我們預計未來12-18個月泰禾集團去槓桿的速度將慢於預期,而公司到期的境內影子銀行貸款及可回售境內債券造成的再融資壓力有所增加。”

泰禾本就缺錢,2017年還不得已海外發債,融資成本都能達到高利貸水平。

貨幣資金捉襟見肘


泰禾的負債真的降下來了嗎?

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泰禾集團資產負債率較年初下降2.16個百分點,但是負債總額卻是增加的,由年初的1813.02億增加到2017.87億。

負債問題向來是黃其森擔憂的問題,2017年,泰禾的淨負債在上市房企中排倒數第一,達到474%,負債糟糕程度可見一斑。

2017年,短期借款218.16億,而2018年上半年,泰禾的短期借款只有154.88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額為401.52億,總計1470.18億,相較2017年的1354.94億增加了115.24億,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額便增加了188.92億。

也就是說,泰禾有息負債中短期負債為556.40億,較17年底上升125.64億,佔有息負債的約40%。

如果按照泰禾公開的8.22%的融資成本來算,泰禾未來一年內需償還的利息便達到120億,這還是以較低的融資成本計算。眼下融資環境惡劣,開發商的實際融資成本甚至能夠達到賬面成本的兩倍,甚至更多,而接下來,融資環境只會更緊,包括泰禾在內的開發商將付出更高的融資代價。


泰禾究竟糟糕到什麼程度了?(上)


泰禾有錢嗎?半年報顯示,泰禾的貨幣資金為218.99億,其中受限資金為35.19億。算下來,泰禾的短期負債是貨幣資金的2.55倍。前有融資高壓堵截,後有債務追兵,泰禾今年的償債壓力可想可知。

60億的負債粉飾?


在這樣的情況下,泰禾為什麼還如此大肆宣傳自己的財務趨穩了呢?各大媒體的宣傳標題給出答案:淨負債率由2017年底的474%下降至371%,大幅下滑,仍處於行業絕對高位。

值得玩味的是,泰禾債務情況看似好轉,償債能力卻減弱。半年報顯示,泰禾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出現下滑,分別為184.56%、32.55%,利息保障倍數也比去年同期減少7.32%,泰禾高喊的降槓桿未免太無說服力。

那麼,泰禾的負債為什麼看似降了呢?

泰禾的半年報顯示,在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其中,“公司吸收少數股東投資收到的現金”為60億元,這筆錢增加了權益,是其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下降的主力推手,但實際並不是經營活動產生收益,不能真正的改變其高債務的實質。

如果沒有這60億,泰禾的資產負債是87.9%,比2017年底的87.83%還高。

三角查閱資料發現,泰禾這60億的來源中,安徽璟玥貿易有限公司、福建灝宇智通實業有限公司兩家成立不久的公司增資金額就高達50億元。

一個特點是,泰禾大多數體量很大,不管是北京的院子系,還是漳州的廈門灣,對銷售節奏和運營能力的把控要求極高。根據泰禾半年報披露的“房地產開發情況”,一共51個項目,預計總投資為2487.97億元,平均每個項目預計總投資48.78億元;總投過100億的項目有7個,佔比為13.73。

2017年全年,泰禾的銷售額為1007億元,去年年底,泰禾提出2018年2000億元銷售目標,這雖然不是黃其森最想喊出的目標,但為此他押寶二十多名副總裁,這是否可以扭轉泰禾的局勢,這是後話。

黃其森是個很自信的賭徒,他在賭自己能贏,呵!夢想還是要有的。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