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帶不能上班,給老人帶自己又覺得不好,孩子到底該自己帶還是老人帶?

靜59672708


老人帶孫實際上也只是為子女幫忙。另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建議如果條件許可的話儘量自己教育孩子。

任務做減法 少操心,兩代人都開心

愛操心是中國老人的通病,尤其是對於子女,更是有操不完的心。但是,令人難過的是,老人的操心並不是都能得到子女的感謝與體諒,有時,多餘的操心卻造成了兩代人的矛盾。

60多歲的王阿姨自從孫女出生後就一直在兒子家帶孫女,好不容易孫女要上幼兒園了,王阿姨可以歇會了,但是去年年底,兒子又生了二胎,王阿姨更是放不了手了。但自從大孫女上學開始,王阿姨與兒媳的關係越來越差,追根究底就是教育理念不合。兒媳希望孩子上學前班、上興趣班,學舞蹈、學鋼琴,但是孫女上課回來找王阿姨哭訴,說是不想學,於是王阿姨就跟兒媳槓上了。找兒子評理,兒子也只是和稀泥,甚至因為婆媳爭吵,兒子索性申請了出差。

丁嵬指出,老年人退休後應該更關注自己的生活,任性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想帶孫就不帶,在兒子家過不舒坦就回家。原本給兒子帶孫是幫忙,兒子兒媳應該感謝母親,但最終因為帶孫與兒媳吵架,老人心情不舒服,還沒得到應有的感謝,還不如少操點心。

丁嵬建議,老人在與子女相關的事情上,應點到為止。

任務減法守則:減去與自己無關的任務

1.清點任務:老人退休一身輕,除了吃喝玩樂,其他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任務。老人做減法的第一步應該清點下身上所揹負的任務,如帶孫、義工、老年大學、興趣班組織者、鄰里的矛盾調解員等。

2.減去不必要的任務:觀察所有的任務,看哪些是不必要的。通常與自身無關的,如帶孫是子女的事;自己不感興趣的;過於勞累、體力難以支撐的,都可以減掉,不僅對心理有益,對健康也有益。

指導專家 中國解放軍第458醫院心理門診主任 丁嵬


大洋網


孩子最好還是要自己帶。
首先,老人畢竟年紀大了,孩子跑來跑去老人體力跟不上,為了不讓孩子到處跑,就會想辦法限制孩子活動。再者老人得文化水平有限,還多農村的老人都不會普通話,跟孩子交流都是老家土話,這樣導致孩子上學了跟其他孩子交流起來有困難,可能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更不會培養孩子讀書識字等基礎知識。第三,如果把孩子放回老家成為留守兒童,可能會使孩子一輩子安全感缺失,但是如果把老人接過來一起住,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感覺不自在吧,畢竟生活習慣不同生活在一起各種矛盾都會滋生。


為避免婆媳矛盾最好還是不要住一起。第四,隔代親,老人一般都會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嬌慣,無法自主自立。父母自己帶孩子好處多多。首先,誰帶大的孩子跟誰親,自己帶孩子,孩子的各種行為習慣都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有問題可以第一時間糾正。其次,自己帶孩子,爸爸也可以參與進來,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同時也能提高爸爸的責任感和家庭的和諧。對於孩子來講肯定很好願意跟著自己的爸爸媽媽,畢竟孩子是投奔父母而來而不是爺爺奶奶。當然,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早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柳絮紛飛家的小糖豆


自己帶,我覺得現在孩子都不多,自己帶更親,老人都老了,自己孩子自己帶,自己教,好壞自己認,老人帶孩子矛盾太多了,除非你做到什麼都不管不說,我堂姐就是,家裡明明年收入過百萬,老太太非要把上千的衣服穿成叫花子一樣,亂七八糟,四歲了,還穿開襠褲,親戚都看不過去,我堂姐說,給她帶就不管,因為說就會有矛盾,久了心裡有疙瘩,不如不管,省的吵架,確實他家和睦得很,你能做到就讓老人帶,不然到時候真的矛盾多,我堅持自己帶,已經一歲半了,到明年過完年,就可以上幼兒園了,再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