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東師大”,位於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金磚國家大學聯盟”、“亞太高校書院聯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成員,設有研究生院和國家大學科技園,是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於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學(1924年)、光華大學(1925年)為基礎,同時調進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學原址上創辦的。1972年,與上海師範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院校合併,改名上海師範大學。1980年,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上海教育學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學院先後併入。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決定共建華東師範大學,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學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行列。

截至2017年9月,學校有閔行、中山北路兩個校區,校園佔地總面積約207公頃;設有3個學部、30個全日制學院、83個本科專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89人,專科生4人,研究生1857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09人、碩士研究生15262人(含免費師範生教育碩士4167人),留學生2342人;專任教師2269人。

華東師範大學

文化傳統

校訓:“求實創造,為人師表”

求實,漢語詞語之一,其意思是講求實際、客觀地或冷靜地觀察以求得對客觀實際的正確認識,該詞語出自於孫犁的《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

創造,有意識的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的行為,指將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繫起來,以達到某種目的行為。

為人師表,出自《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校標

關鍵詞:華、東、水杉、樹人、挺拔。

1.標誌以“華”、“東”兩字以及校樹“水杉”作為基礎造型元素。

2.“華”、“東”在寓意“華東師範大學”的同時另含深意;

“華”:該校前身大夏大學、光華大學校名中均有華夏之意,旨在繼承;

“東”:中國東部,世界東方之意。

3.“水杉”形象的融入,寓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4.標誌以漢字作造型元素,立意凸顯東方屬性,寓意弘揚東方文明。

5.標誌形態積極、向上、挺拔、健康,厚重而有內涵,符合大學屬性。

6.深紅色,象徵活力、理性、包容、大氣。

華東師範大學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5年1月底,學校擁有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國家級雙語課程5門,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心理學、軟件工程、軟件工程(嵌入式系統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地理科學、對外漢語;化學、生物科學;哲學、學前教育;英語、體育教育、統計學。

國家級教學團隊:心理學教學團隊、體育理論教學團隊、實驗心理學教學團隊、自然地理教學團、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個,可授予20種碩士專業學位,以及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有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教育學、地理學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上海高峰I類學科、1個上海高峰II類學科,1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和17個上海市一流學科(A類4個,B類13個)。

根據2018年1月公佈的ESI數據顯示,在ESI統計的22個學科中,華東師範大學的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地球科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臨床醫學、社會科學總論等11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ESI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33位(1%學科數並列第19位)。

學校實施“2+4”重點學科建設計劃。結合教育部認定的“雙一流”建設學科(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和學校實際,重點建設教育科學(包括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地球科學(包括地理學、生態學)2個優勢學科群及軟件工程、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統計學4個特色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態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理論經濟學、政治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應用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