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高參小」 助力小學教育升級

2015年,北京師範大學受北京市教委委託,承擔並正式啟動由北京市高等學校、社會力量參與的首都小學體育美育特色發展工作項目,大力支持、深度參與海淀、朝陽、順義、昌平4個區11所小學體育、藝術教育的發展。三年來,北師大聚焦首都小學辦學質量均衡和提升、學生全體和全面發展兩個目標,在體育學科、藝術學科和班主任育人三個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創新工作,形成了鮮明的項目特色經驗,促進了小學教育的升級。

北師大“高參小” 助力小學教育升級

精準分析 精心提供個性化支持

高校提供的幫助和支持只有高度契合學校的需求,才能得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發自內心的認同和接納,增強項目推力,取得更好成效。項目伊始,項目管理組在董奇校長的領導下,高度重視對學校需求的精準把握,組織體育、藝術和班主任育人三個組的首席專家帶領核心團隊成員,走進項目校,實地考察學校狀況,當面瞭解具體需求,共同協商支持方案。例如,順義區楊鎮中心小學提出希望舉行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全員運動會,體育組高度認可這一設想,很快協調專家為學校提供支持;當海淀區星火小學提出以“傳統文化”為核心打造學校特色後,藝術組為學校開設了書法課程和書法社團,併為學校的轉河書院作曲;在昌平區大東流中心小學,體育組為學校量身定製了“一校一品”校園足球課程……

在項目整體穩步推進的基礎上,項目管理組還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引領11所項目校以“大手(大學)拉小手(小學)”的聯手方式開展規範化的課題研究工作,每所項目校均凸顯出自身的特色,如順義區李橋中心小學開展了“戲劇活動提升農村小學生審美能力的行動研究”的課題、昌平區馬池口中心小學開展了“基於項目制學習的小學藝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索研究”的課題。

北師大“高參小”項目為學校提供支持以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昌平區鞏華學校2017年在強手如林的中國學生藝術體操錦標賽,榮獲了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藝術組指導的海淀區清華東路小學、朝陽區石佛營小學等學校學生,獲得“無界國際藝術展”無界(中國區)藝術獎;昌平區鞏華中心小學榮獲北京市第二十屆學生藝術節舞蹈展演金獎……

基於規律 強化多學科融合

北師大“高參小”項目高度重視體育學科、藝術學科和班主任育人這三個領域的育人功能發揮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作用,注重以學生成長規律和育人規律為指引,強化不同領域的協同配合和多學科融合。三個領域看起來差別很大,在實施和推進中,卻有一根紅線把它們牢牢綁定在一起,這就是對育人理念的認識和育人規律的把握。

北師大項目管理組聘請了發展心理學專家、兒童腦發育專家、課程設計專家等,對各組的課程設計、活動設計、社團建設等定期進行指導和培訓,務求符合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特點。

在實施過程中,項目組針對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特點,創造性開設了多學科年級主題課程。年級主題課程體現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例如,一年級為入學適應和習慣培養、二年級為自我概念和自信心培養、三年級為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培養、四年級為自我管理和自控力培養、五年級為問題解決和應對能力培養。年級主題課程也體現了美育、體育和德育的協同配合和學科融合,防止用技能培養取代核心素質培養。比如,體育類主題課程注重通過生活中健康安全等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安全意識,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藝術類主題課程強調以互動展演的方式,使學生產生直觀生動的藝術體驗,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鑑賞力;德育相關主題課程則從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情境出發,促進學生的心靈成長。多學科融合的方式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也為體育藝術教育育人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更多啟發。

分步實施模式 促進可持續發展

北師大“高參小”項目既重視過程,又關注結果導向。在開展頂層設計時,就著重考慮了項目結束後能夠為學校和教師留下什麼,據此提出了“輸血—造血—獻血”的分步實施模式,並始終以“是不是具有實操性”“適合不適合這所學校”“未來的留存難度大不大”為核心關注點,貫穿到課程開發、活動設計、制度設計、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

項目高度重視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通過開展全員培訓、專題培訓、舉辦工作坊、參加高端研討會、國內參觀考察等多種方式,快速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為學校和教師“輸血”。當教師和學校具備了一定實施能力之後,有意識放手讓其操練,並及時提供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在實踐中快速糾偏扶正,最終使學校和教師能獨立開展工作,為自身“造血”。當教師和學校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後,給他們搭建更大的展示平臺和輸出平臺,幫助其他學校和老師取得進步,實現“獻血”。

在“輸血—造血—獻血”三步走的過程中,北師大一直利用自身的專家資源和科研優勢,提升教師和學校的科研能力,為學校量身定製科研選題,提供過程性指導,吸納教師加入高校課題研究,以學術引領實踐,不斷激發學校和教師未來發展的內生力。

□文/北京師範大學“高參小”項目組

北師大“高參小” 助力小學教育升級

■區域行動

獲得決定結果 評價決定認可

通過三年的北師大“高參小”項目實施,項目學校的師生、學校發展獲得更加彰顯,也進一步帶動了昌平區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發展,特別是轉變了廣大幹部教師乃至家長對提升學生身體健康水平和人文素養的重要認識。

學生體育和藝術素養不斷提高。北師大“高參小”項目實施不是簡單的送課程、講理念,而是在參與中促進師生整體素養的提升,包括育人組對班主任的培訓,帶動更多的教師正確理解學校體育美育的重要性,最終所有教師參與其中。達到了培訓有收穫、參與有思考、實踐有效果、師生有發展的目的,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藝術素養。

在全員普及的同時,北師大“高參小”項目組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市級藝術節比賽中榮獲金獎、市級合唱比賽獲銀獎……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既培養了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藝術素養,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教師專業素養得到提升。通過培訓、實踐、反思、提升等多環節的探索與研究,教師們掌握了繪本、教育戲劇、焦點解決、家校協同等更多操作性技能,具備更加多樣化的管理和教學方式,使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變得豐滿,從而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學生,促進學生成長。例如馬池口中心小學近三年在藝術、體育、班主任方面撰寫論文獲獎189篇;大東流中心小學教師把“高參小”的理念與自己的學科、社團建設結合,豐富了教學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能力,在昌平區體育藝術教師基本功大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

學校在項目實施中逐步獲得社會的認可。各項目校藉助“高參小”這個平臺,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藝術活動,實效性強,學校的辦學越來越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認可。例如鞏華學校以體育為龍頭,德育、藝術相融合的課題研究,豐富了體育、藝術的育人功能。

近三年來,昌平區4所項目校在北師大“高參小”項目組的指導下,學校的社會聲譽不斷提高,學生數量成倍增加,百姓身邊的好學校正在成長。

□文/谷彩梅(昌平區教育委員會)

北師大“高參小” 助力小學教育升級

■教師心聲

北師大“高參小”助我成長

2015年,在我初心如一地度過了29個年頭,並自以為之後的體育教師生涯也將會在平淡中度過的時候,我所在的學校成為北師大“高參小”項目校之一,這竟然成為了我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北師大“高參小”團隊帶來了新穎的授課方式、新奇的運動項目、新型的運動器械和新生的教學方法,這些讓我腦洞大開、眼界放寬,沒想到新、樂、活、練的體育課就這樣來到了我身邊。在這種新形式、新理念下,讓我們開啟了生動有趣、意義深遠的課程,除了改變了原來的單調體育課程外,更讓“軟、笨、懵、暈”變成了“新、奇、活、練”,短時間的實踐就讓孩子們身體素質得到了鍛鍊與提高。

不到一年的時間,我校就在北師大“高參小”項目組的指導下,成功舉辦了集教育性、全員性、趣味性和競技性為一體的全員運動會。耳目一新的全員運動會、師生的笑臉讓我再次感受到了體育運動的育人作用。

正是由於我直接參與了高參小項目,不僅讓我的工作更有深度,也讓我快速成長。“高參小”項目之前,我的身份可能是:區級骨幹、一級職稱,而兩年後我的身份是:區級骨幹、高級職稱,我也被北師大聘請為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理事。北師大“高參小”項目不僅為我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機會,也讓我有了更高的人生起點和更廣闊的工作空間。

□文/竇秀紅(朝陽區八里莊中心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