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二):科幻片

按:從以前寫的論文整理出一個系列,預計有犯罪片、科幻片、間諜片、靈異片、情色片共五篇。老文,可讀性稍差,只加圖片,不改文字。

按二:犯罪片那一篇搞頭條上沒過審……

在香港電影中,其類型成熟程度可以與好萊塢科幻電影相比肩的,只有武俠片、警匪片、喜劇片這幾種。縱觀香港電影百年曆史,科幻電影的發展極為孱弱,其發展脈絡甚至不足以構成一部“香港科幻電影史”。不過,對於素以電影商業性為重的香港影業而言,科幻電影又是香港影人不斷勇於開拓的一個寶貴資源。儘管港產的科幻電影大都有著創意貧瘠、模仿拙劣、製作粗糙等致命弱點,但是,其間也不乏一些閃現而出的、令人欣喜的智慧之光。

1990年代之前的香港科幻電影,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類是基於商業目的,對於國外成功之作的簡單模仿。像1970年代日本興起了奧特曼熱,1975年邵氏公司趁勢拍攝了《中國超人》。之後好萊塢的《星球大戰》熱潮席捲全球,邵氏公司在1983年又推出了耗資甚巨的科幻影片《星際鈍胎》。該片特地從日本請來特技專家協助拍攝。可惜劇本的質素太差,票房和評論均遇上前所未有的大災難。模仿、跟風的這樣一種創作理念一直延續到1988年的《鐵甲無敵瑪莉亞》,該片模仿的是當年在香港叫好叫座的《機械戰警》,模仿有餘卻鮮有建樹。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二):科幻片

另一類是於電影當中把玩時間遊戲的香港電影。譬如讓片中人物穿越時空,古代人來到現代都市(如《急凍奇俠》),或現代人回到過去(如《難兄難弟》系列)。不過,將這類影片歸為科幻電影多少顯得有些牽強。畢竟,其製作者並非是以一個科幻的態度來進行創作的。與好萊塢涉及穿越時空題材的經典科幻之作《回到未來》、《終結者》等片相比,《急凍奇俠》片中的時空穿越似乎更應該和《古今大戰秦俑情》、《大話西遊》、《上海灘賭聖》等港產影片併為一列(當然,這樣歸類並無貶損這類影片之意)。此外,還有一類港片由於故事需要而將時間背景設置成未來,故而多少粘了點科幻的邊。譬如藍乃才導演的《力王》,片頭字幕交待在未來社會里監獄變成私有。不過,該片遠不是建立在一個科學發展的模式之上,甚至見不到任何屬於未來社會才有的高科技成果展示。此片從劇本、置景到演員表演都流於粗劣,倒是片中充斥始終的血腥暴力場面,使其被一些B級片影迷奉為經典。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二):科幻片

第三類香港科幻電影來自於本土原創。這類影片少之又少。製作精良一些的,只有1985年根據倪匡小說改編的《衛斯理傳奇》以及其後的幾部以衛斯理為主角的電影。倪匡的作品,文體跨越武俠、傳奇與科幻領域,其中以《衛斯理系列》最為著名。《衛斯理系列》在一定時期代表了香港科幻文學的創作水平,可歸入“軟科幻”一類。在1980年代,這一水平尚與香港電影的製作水平同步。而及至2002年,同樣根據小說《衛斯理》改編的香港科幻電影《藍血人》卻出現了前者遠遠落後於後者的尷尬局面。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二):科幻片

科幻創意和特技製作一直是阻礙香港科幻電影的兩大難題。從1950年代至1980年代,香港電影中的武俠片、警匪片作為類型依次成熟,而科幻電影卻只是偶爾閃現於這一影海當中,終未見有起色。1990年代以前的香港科幻電影存在著一些難以克服的頑疾。在筆者看來,此一階段最大的問題還不是來自於科幻理念的醫乏,而是更多來自於製作技術方面。香港電影在多年以來商業運作的積累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頗為完善的製作手段,以此來服務於香港主流的電影類型。而科幻這一電影類型在道具、置景等方面通常需要有先進的技術手段作為支持,香港電影在此一方面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因此,儘管有邵氏公司這樣雄厚的資金實力,儘管有《衛斯理》這樣能夠代表彼時科幻水平的文學素材,但是香港科幻電影於1990年代以前終未能夠脫穎而出。在商業方面登峰造極的香港電影,此一時期在科幻電影方面反不如同時期的臺灣。(1960年代,臺灣的太子影業公司拍攝科幻電影《火星人》、《戰神》等影片。尤其是1965年的《戰神》講述外星人入侵地球之時關公顯靈,關二哥將外星人一一剿滅。這一想象可以說是荒誕不經卻又趣味昂然。)如何揚長避短,讓科幻這一類型真正降生於香港電影之中,是1990年代之前所未能解決的問題。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二):科幻片

真正使香港科幻電影浮出水面的,是1993年由杜琪峰與程小東聯合導演、百嘉峰電影公司製作出品的兩部影片——《東方三俠》和《現代豪俠傳》。這兩部影片可看作是香港科幻電影在本土化問題上的一次飛躍。影片將時間維度拉至未來,其間容納了科幻、動作、警匪等多種類型元素,並在置景、特技等方面大下功夫,從而製造出種種玄幻離奇的視聽效果。片中的三位女主角分別由梅豔芳、張曼玉、楊紫瓊扮演,人物造型類似於蝙蝠俠的漫畫風格。首部影片《東方三俠》將未來科技與邪教性質的皇帝復辟雜揉一處,因劇情內容過於蕪雜而致使票房平平。緊接著推出的續集片《現代豪俠傳》改良許多。影片營造出一種世界末日的悲憫氛圍,大公司操縱水源、總統遇險、三位女主角拯救世界等元素的引入,使該片可以說是實驗與娛樂的完美結合。1993年是香港電影業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彼時代表香港電影光芒的,是成龍李連杰的動作片、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和王晶周潤發的賭片,《東方三俠》與《現代豪俠傳》兩部影片在此一盛況之下可以說稍縱即逝,未能對其後香港科幻電影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益處,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二):科幻片

1996年,香港電影產業因種種原因急轉直下。此時,電影產量的降低使得電影公司比以往更加關注單部影片的質素,而求新求變的創作意圖則使科幻電影再次成為香港影人關注的焦點。在整個電影產業不景氣的境況下,科幻電影反而開始走向高成本大製作,其面目也為之一新。尤其是電腦特技等製作手法的引入,使得香港科幻電影在視聽效果上直追好萊塢。從1996年至2005年,香港科幻電影雖依然未能走向類型成熟,然而,科幻元素卻日益滲入到港產“大片”的創作當中。

此一階段的香港科幻電影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影片直接以科幻電影的面目出現,如《拳神》(2001)、《藍血人》(2002)等。一類是將某些科幻元素引入到香港動作片中,如《黑俠》(1996)、《幻影特工》(1998)等;還有一類是將科幻、魔幻等西方的電影類型與靈異、殭屍等本土類型融合,《異靈靈異2002》 (2001)、《千機變》(2003 )等。當然,這三類影片之間的區別並非是徑渭分明,筆者此處只是對這些影片文本特徵及創作理念的一種描述。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二):科幻片

三類影片中,最為成功的當屬第三類。由香港新生代導演葉偉信執導的《異靈靈異2002》一片,將香港本土的靈異片(俗稱鬼片)進行好萊塢科幻經典之作《黑衣人》的包裝,二者融合的恰到好處;同樣由新人林超賢執導的《千機變》似乎走的更遠,該片將香港本土的殭屍片徹底改造成一部頗為西化的魔幻大片,其中的電腦特技製作也頗為成熟。而《黑俠》、《幻影特工》則依舊以在香港電影中傳統深厚的動作元素為主,片中開發人體潛能以提高其戰鬥力這一科幻元素的引入顯得較為膚淺,似停留在對好萊塢B級片進行模仿的水平之上。最失敗的當屬《拳神》、《藍血人》,兩部影片都犯了同樣的錯誤,就是在盲目引入電腦特技、建構香港都市未來空間圖景的同時,缺乏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科學理念的支持。因此,影片當中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香港都市多少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尤其是《藍血人》更是落得血本無回,片中令人炫目的電腦特技的張揚,襯托的卻是煞有介事的一長串的外星球名字,直讓身處21世紀的電影觀眾難以產生認同之感。

1990年代以後的香港科幻電影,製作技術上不僅填補了香港電影在電腦特技方面的空白,同時又能將香港電影本土的經驗積累(如動作、喜劇等)融入其中,較之於此前的影片可說是一大飛躍。事實上,1990年代後期以來,科幻電影之所以浮出水面成為香港電影的A級製作,多少要歸因於此時香港電影業的蕭條。電影產量的下降使得電影公司急需為高成本大製作的影片注入新的娛樂元素,而原有的動作、喜劇等似乎難於再推陳出新。因此,由《黑俠》至《千機變》等一系列影片,與其說是作為類型的科幻電影,不如說是注入一定科幻元素的香港“超類型’,電影。其間不僅有科幻的成分,更容納了香港電影中的多種類型元素。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二):科幻片

總體來講,香港科幻電影仍處於萌芽階段。一個電影類型的成熟,需要以電影工業的發達為前提,需要以一定數量的同類電影生產為基礎,同時,還需要有一個與該類型相通的文化背景作為依附。對於中國電影而言,科幻類型乃是一大缺失。而對於函待復興的香港電影業來講,科幻類型無疑是一個尚待開發的豐富的電影資源。儘管香港生產的科幻電影為數寥寥,但畢竟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可以照鑑的探索之路。縱觀於數量龐大的香港電影中浮現的數十部科幻電影,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以下一些發展規律。

首先,製作上的粗製濫造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或者說,至少已經證明能夠在香港電影內部被解決。相對於《衛斯理傳奇》中的微縮模型來講,《黑俠II》、《藍血人》等片中以電腦製作的怪獸進步了不止百倍,《千機變》中的特技效果與《黑客帝國》相比也毫不遜色。以《神偷諜影》(1997)、《風雲》( 1998 )等片為肇始,香港電影在電腦特技領域的進步之快直讓人咋舌。

在筆者看來,現階段香港科幻電影的發展障礙已不是來自於製作技術。橫亙於科幻類型這一大門之前的最大障礙,乃是我國科幻創作(包括科幻文學等)的整體落後。所謂科幻,並非天馬行空的胡編亂造,而是一種基於科學理念基礎之上的體系建構。商業類型電影的市場成功,不僅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先進的技術支撐,更需要有足夠成熟的文化理念與之相輔相成(譬如支撐香港武俠電影中的俠義世界、香港警匪電影中的江湖世界得以建構的,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江湖文化)。這樣一個發展前景並非能夠一蹴而就。盲目借鑑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模式,將香港影像化為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都市(如《拳神》、《藍血人》等)在現階段顯得有些操之過急。畢竟,以香港的電影製作水準,尚不足以建構出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科幻體系,將電影中的環境、人物等容納其中。揚長避短,努力做到將科幻元素與本土元素相融合,並廣泛借鑑文學、動漫等其它形式在科幻領域所取得的探索成果,是香港科幻電影走向類型成熟的一條必由之路。我們期待著香港電影業的再度輝煌,同時也期待著香港電影於科幻領域所帶給我們的新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