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石油:惟其磨礪得玉成

1905年,中國陸上第一個石油廠——延長石油廠誕生了。

從1905年到今天,倏然間,延長石油已走過110多年的風雨歷程。110年,櫛風沐雨,前仆後繼;110年,波瀾壯闊,可歌可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間,這個從黃土高原山溝溝裡走出來的企業,立足陝北、面向世界,用無悔的付出和踏實的擔當,將企業的發展壯大與地方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聯,不僅克服惡劣的市場形勢、連續創造了創新、轉型發展的奇蹟,而且為陝西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

延長石油:惟其磨礪得玉成

2014年建成投產的全球首套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項目

百年“老樹”抽新芽

100年的步履行程,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其中的兩步,便是1998年和2005年,陝西省對陝北石油企業進行的兩次兼併重組。

為了高效、科學地開發利用陝北的地下資源,整合優勢,做大做強油氣化工產業,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陝西省對陝北的石油企業進行了首次重組,組建了陝西省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此後的2005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從全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將原陝西省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及其所屬的延長石油管理局等6家企業,與陝北延安、榆林兩市的14個縣區鑽採公司進行整合重組,組建了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延長油礦管理局)。

歷史證明,重組體現了體制和機制創新,兼顧多方利益,不僅規範了資源開發秩序,實現了資源與產能的合理配置,技術與人才的共享,而且解決了油田開採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使陝西石油工業走上健康發展的快車道,更為後來多個“延長故事”“延長奇蹟”埋下了伏筆。

經過幾年努力,延長石油集團逐漸形成了探、採、煉、儲、運、銷一體化的體制和規模優勢。並先後完成集團公司的板塊整合,成功實現了對一大批化工、工程設計以及科研院所等非油企業的整合重組。

重組整合與優勢互補,讓延長石油贏得了又一個新的發展春天。

精雕細刻高質量

然而,重組只是新的開始。當高油價的浪潮逐漸散去,市場環境日趨複雜,環保約束日益加大,這個憑石油起步、靠石油“吃飯”的老牌國有企業開始面臨危機。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形成的生產組織模式與產業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不高等矛盾和問題更加凸顯。雖然決策層早已通過“走出去”等方式來謀劃拓展資源面積,降低企業風險,但“不好看”的國際油價以及對新能源的市場高需求卻告訴人們,根本的出路在於——要把結構調整作為轉型發展的第一要務。

為此,集團決策層按照陝北能源化工基地“三個轉化”總體思路,堅持“資源強基、能化並舉、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的戰略部署,堅持“穩油、增氣、拓煤、擴化、興電、發展新能源”的戰略方針,橫向實現油氣煤化電耦合發展,縱向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著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清潔綜合能源和高端石化產品服務商。

油田是延長石油發展的根基。如何在新時代,重新審視和部署油田的發展?延長石油以高質量發展油田事業為方向,力求低成本、高效益,並在逐年降低石油產業比重同時,樹立天然氣、煤炭和化工等產業為新的支撐。

“我們要繼續抓好穩產增效,走科技興油、精雕細刻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要持續優化生產運行組織模式,以較低的投入和先進適用技術,把油田千萬噸以上穩產20年規劃落到實處。”董事長楊悅說。為此,延長石油近年來一邊採取多種方式拓展資源,一邊走科技興油、精雕細刻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精細注水開發,認真總結評估水平井和其他工藝技術,持續提升油田開發整體水平。

通過全面推進注水革命,延長石油由依靠新井求產量向注水穩產增產轉變,管理重心由生產型向生產效益型轉變,開發方式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油田開發新油井大幅減少,而新井單產卻穩步提高。截至2017年底,油田連續第11年保持原油千萬噸以上穩產,噸油完全成本大幅下降。

不僅如此,延長油田近年來更以“壯士斷腕”之決心,頂住壓力,抓改革強管理,向自身頑疾動真刀,為追趕超越贏得了更多的主動權,邁出了改革攻堅的穩健步伐。

2017年6月22日,原七里村、王家川、青化砭等六個採油廠分別合併整合為新的七里村、寶塔、南泥灣採油廠,直接為油田節約投資2.28億元。至此,油田將原23個廠精簡為13個廠。響徹在新廠揭牌現場的掌聲,不僅僅是為一項改革措施的落地,更代表著職工對油田攻堅克難、突破“重圍”、迎接新生而寄予的厚望。與此同時,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為突破口,陸續在11個單位試點模擬市場及油井責任制,試點全員競聘上崗,啟動車輛社會化改革試點,加快輔助單位轉型改革,推行扁平化管理,組織機構相應減少59%,投資和費用減少21億元,盤活資產4億元。

油田改革得到了各界的一致認同和充分肯定,國務院國企改革督查組督查陝西期間,對油田的改革思路、做法及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實踐證明,改革是油田破局脫困、轉型蛻變的正確抉擇。

高低錯落,疏密有致,這艘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能源“航母”以全新的格局和視野,以全新的姿態在西部率先崛起。

延長石油:惟其磨礪得玉成

1907年打成的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

順勢而變抓項目

煤、油、氣多種資源富集一域,是鄂爾多斯盆地國家級陝北能化產業基地的獨特優勢,也是延長石油集團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獨特資源基礎。為了儘快實現轉型發展,決策層緊緊地抓住了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

“十一五”以來,百年老店重點規劃、開工建設了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其中,靖邊油氣煤鹽綜合利用產業園區是全球第一個以油、氣、煤、鹽為原料的綜合性、大型化、資源綜合利用項目。2009年11月中旬,該項目被確定為聯合國“清潔煤技術示範和推廣項目”,項目設計理念、方案以及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將在全球推廣。2014年7月31日,項目一次性試車成功,資源利用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8.86%,比國內先進水平高17.55%。

然而,僅僅停留在高水平的資源綜合利用率和汙水處理能力上遠遠不夠,延長石油持續對該項目進行整改優化,負責該項目的榆林能化公司也實時瞄準市場變化,靈活“作戰”,精心組織生產經營,多產銷路好、價值高的產品,不僅填補了陝西省多個相關產品的空白,也使得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自2014年7月份建成投產以來,該公司已累計銷售各類化工產品260餘萬噸,其中聚烯烴產品 150多萬噸,銷售收入140億元左右。

“神筆馬良”繪就的這匹駿馬終於開啟了馳騁之旅。這顆璀璨“新星”的出現,令無數延長石油人拍手叫好。延長石油實現了經濟下行壓力下的逆勢贏利,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更是長了人們對延續新百年的信心和決心,使得百年老店轉型的步伐愈加堅實有力。

嚐到甜頭的延長石油人,沒有一味地沉溺於豐收的喜悅,而是埋頭扎進持續轉型、培植項目、延續產業鏈的浪潮中,久久為功。

為進一步放大靖邊園區項目的示範效應,2015年9月11日,該項目的姊妹篇——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在富縣全面啟動,2017年底項目已達到中交條件,目前全面進入試車階段。

2015年1月31日,同樣在靖邊,全球首套45萬噸/年煤油共試驗示範項目打通全流程,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為我國煤制油和重(劣)質油輕質化開闢了一條新的技術路線。截至今年3月28日,該項目連續運行突破200天,創造了全球同類型裝置運行的最好水平。

2017年6月,延長石油永坪煉油廠20萬噸/年航煤項目建成,7月20日生產出合格航煤產品,並與中航油正式簽訂航煤銷售協議,進一步豐富了延長石油多元化生產渠道,有效延伸了產業鏈和價值鏈。同年,延長輕烴綜合利用項目、延長伴生氣綜合利用項目土建工程也全面展開。

延長石油在穩定發展油氣產業的同時,發展的觸角也伸向了非資源型相關產業,裝備製造、工程建設等非油氣產業漸成氣候。

……

當國際原油價格以“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俯衝式姿態連續下跌時,沒有人會想到延長石油不僅連續5年在世界企業500強排行榜中牢牢站穩了腳跟,而且向著“世界300強”繼續挺近。“十二五”期間,集團累計實現稅費2207億元,財政貢獻連續10年保持陝西國企第一位和全國地方企業前列。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延長石油已在轉型升級的路上探索了十年之久。走進新時代,隨著市場變化和產業、技術、需求升級,這個百年老店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艱鉅。集團公司新一屆黨委的任期是承接“十三五”、開啟“十四五”的重要階段。結合集團內外部因素、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確定工作的總目標是:提高清潔綜合能源和高端石化產品供應能力,建成令人尊敬的創新型現代化國際能源化工公司。主要任務是:全力調動和發揮各級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全面落實“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三大支撐”動能作用,加快推進“四大板塊”實施路徑,推動企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取得新成果。 (袁琳,胡利強/文,圖片由企業提供 )

延長石油:惟其磨礪得玉成

綠色和諧油田


延長石油:惟其磨礪得玉成

110多年前,陝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打成了我國陸上第一口油井,開啟了中華民族石油工業的先河。110多年間,延長石油作為民族石油工業的創始者,歷經艱難曲折後,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原油產量逐年遞增,有力地帶動了陝北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在全國範圍內一場國企改革攻堅戰拉開了序幕。在1998年重組的基礎上,2005年,陝西省委、省政府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延長石油進行了二次重組。這次重組實現了資源與產能的合理配置,技術與人才的共享,解決了油田開採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使延長石油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企業實力規模全面提升。

黨的十九大以來,延長石油在堅守油氣勘探開發主業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現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產業結構調整,邁向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高端深度轉化。通過優化產業佈局,延長石油將持續放大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效應,大力發展高端聚烯烴和芳烴等產業,打造煤油氣特色化工園區,並培植高新技術及高端化工產品、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產業,推動化工產業向高端、精細、集群化轉變,形成“基礎+高端+終端”的產業和產品結構。

延長石油大事記

1985年,全國第一個縣級鑽採公司在延長縣王家川成立。石油工業部部長康世恩題詞“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1987年,開發生產出了70號無鉛汽油,成為陝西省第一個生產無鉛汽油的煉油廠。

1992年,經陝西省經貿委批准建設榆林煉油廠(原名榆林地區石油助劑廠),是陝西省“九五”重點技改項目。

1994年,在紀念毛澤東為延長石油廠廠長陳振夏題詞“埋頭苦幹”50週年之際,國務院總理李鵬為延長油礦題詞“埋頭苦幹、再立新功”。

1996年,延安煉油廠開發生產出了90號汽油,成為陝西省第一個生產高標號汽油的煉油廠。

1999年2月4日,陝西省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在延安掛牌運營。

2005年,延安煉油廠10萬噸/年聚丙烯項目建成投產,結束了延長石油單一燃料型煉油加工的歷史,逐步向資源深加工型企業轉化。

2006年,陝西興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省石油化工建設公司的國有資產劃入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7年,延長石油原油產量、煉油加工量和油品銷售均突破1000萬噸大關,成為中國新興的千萬噸級大油田。

2008、2009年,先後成立油氣勘探公司、研究院、榆林能源化工公司(後更名為陝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國際勘探公司、礦業公司、延安能源化工公司、產品經銷公司等新的專業板塊和直屬子公司。在此期間,凱迪西北橡膠有限公司併入延長石油。

2010年西北化工研究院、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省輕工業設計研究院等整體劃轉到延長石油,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重組進入延長石油。2010年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

2011年,在甘泉下寺灣鑽成中國第一口陸相頁岩氣井,併成功產氣,標誌著我國陸相頁岩氣勘探開發取得實質性突破。

2012年,集團生產原油1264萬噸,加工原油140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621億元、利稅費626億元(其中:上繳財政456億元)。

2013年,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世界企業500強排行榜上,延長石油集團排名第464位、利潤排名第183位,成為中國西部地區首家世界500強企業。

2014年,榮獲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工業大獎”。

2016年,完成的“延長油區千萬噸大油田持續上產穩產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項目一舉奪得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被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授予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

2018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出爐,延長石油集團排名第288位,較去年提升38位,提前兩年實現挺進世界300強目標。

(更多內容請訂閱《中國化工報》,郵發代號1-44,或下載中國化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