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著名“商人”孔祥熙

孔祥熙,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祖籍山東曲阜,出生于山西省太谷縣一個亦商亦儒的家庭,孔子的第75世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亦是一名銀行家及富商。

山西著名“商人”孔祥熙

孔祥熙

孔祥熙出生於1880年9月11日,出生在山西太谷一個沒落的商人家庭。孔祥熙祖籍山東曲阜,先祖孔宏在明萬曆年間到山西做官,後人於是落籍山西,經商謀生。到孔祥熙的祖父孔慶鮮時,因接掌堂叔孔憲仁所經營的票號才漸臻富有。孔祥熙的父親孔繁慈是個貢生,曾在票號擔任過文案,因染上吸鴉片惡習,家境逐漸衰落。孔祥熙五歲時由母親龐氏啟蒙教讀,七歲時母親去世,其父到太谷城西張村設私塾授課,他隨父讀書,從而打下國學知識的基礎。

1901年秋,孔祥熙在麥美德教士護送下赴美,入美國俄亥俄州歐伯林大學,起初主修理化,後來改修社會科學。1905年考入耶魯大學研究院,研習礦物學。1907年耶魯畢業時,獲得理化碩士學位。孔自稱對未來的抱負是:“提倡教育,振興實業。”同年回到中國,在家鄉太谷縣創辦銘賢學堂(山西農業大學的前身)。學堂包括中小學,孔自任校長,部分科目由公理會傳教士任教。

山西著名“商人”孔祥熙

銘賢學堂

在1912年,孔祥熙從生活中觀察到煤油已成為居民夜間燃燈照明的必需品,經營煤油定有大利可圖,於是夥同五叔孔繁杏設立祥記公司,向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交付一筆為數可觀的保證金,從而取得了在山西全省經銷亞細亞殼牌火油的總代理權。這一獨家經營,每年給孔家帶來可觀的利潤,使孔祥熙成為買辦商人。

1915年秋,孔祥熙夫婦從日本回到太谷。孔繼續主持銘賢學校和經營商業。他利用歐戰期間國外需要軍工原料,把陽泉所產鐵砂運往天津出口獲利;又創辦裕華銀行作為融通資金的樞紐。後來他把“祥記”和“裕華”總號從太谷遷到天津,以利發展。

山西著名“商人”孔祥熙

孔祥熙和宋靄齡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孔於1926年春去美國,接受歐伯林大學頒贈的法學博士名譽學位,併為銘賢學校募集開辦大學部的基金。他很快就募得基金100餘萬元,解決了“銘賢”的發展和常年經費的來源。

山西著名“商人”孔祥熙

宋氏三姐妹

孔祥熙於1928年3月27日正式就任工商部長,1930年工商、農礦兩部合併為實業部,孔繼續擔任部長。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首的買辦官僚資產階級,正是在壟斷了金融、實施“法幣”政策的條件下,才使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得以加速膨脹的。而孔家則在借公營私、亦官亦商、因利乘便的情況下,成為國中的豪門首富。

孔祥熙亦官亦商,聚斂了鉅額資財,在官僚資本家中居於首位。孔祥熙在從政前雖也有些資產,但成為國中首富是到南京政府做官之後。他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權力,在使國家壟斷資本不斷膨脹的同時,也使自家的資財隨之迅速增長。孔家的資本主要是商業資本,他家的山西裕華銀行只是商業資本的保姆,工業資本則多半是他人依附或偶而為之。抗戰時期孔家的商業,主要由他的精明能幹、長於斂財的妻子宋靄齡和長子孔令侃、次女孔令偉經營的。

抗戰前,宋靄齡曾夥同宋子良、陳行、徐堪等在上海組織七星公司,專做證券、標金、棉紗、麵粉等的投機,在交易市場上多次掀起風潮,引起對手的怨恨和輿論的抨擊,但由於有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庇護,終於無事。

抗戰初期,宋靄齡僅在套取外匯的投機中,據說就“撈了800萬英鎊”。1939年時,宋靄齡在美存款,居重慶政府“所有要人在美國銀行中的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國記者賽利文稱為“中國人民的錢袋”。孔的長子孔令侃在21歲時,便被蔣介石指派為中央信譯局常務理事,肩負實際責任,他利用進口軍火大獲鉅額回扣;抗戰期間利用西南運輸公司,掌握“國家專運”特權,趁機裝運私貨,走私販私,獲取暴利。孔令侃“經商賺錢”的本領,曾經受到孔祥熙的誇獎。孔的次女令偉在重慶掌管祥記公司、廣茂興、晉豐泰等企業,利用當時工不如商、商不如囤以及豪門權勢,大搞囤積居奇等不正當經營,大發國難財。至於1944年的朋分美金公債案,更使重慶山城輿論沸沸揚揚,導致孔祥熙被迫下臺。

抗戰勝利後,孔祥熙雖然不居高官,但認為行政院長宋子文推行的外匯開放政策,實是買辦事業興旺發展不可多得的良機,於是大肆擴充商業規模。孔令侃主持的揚子公司和長江公司,孔令偉主持的嘉陵公司,都是不同於“祥記”而為現代大型的國際貿易公司,均以經銷美國貨為主。戰後孔家的財富繼續增長,孔家企業違法經營的醜聞也時有發生,1946年長江公司的糧食案,1948年揚子公司的囤積案,曾轟動一時受到社會輿論的指責。這些事實說明,孔家的“商譽”和以 往的“官聲”一樣令人側目。

1966年宿疾復發赴美治病,1967年8月16日因心臟病在紐約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