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大校園有這樣的母親和父親 他們分別是孩子的“柺杖”


在貴大校園有這樣的母親和父親 他們分別是孩子的“柺杖”


在貴大校園有這樣的母親和父親 他們分別是孩子的“柺杖”

潘克維每天接送完兒子後就回到崗位上打掃衛生


在貴大校園有這樣的母親和父親 他們分別是孩子的“柺杖”

等同學們走完後,潘克維背起兒子郭應走出教室。


在貴大校園有這樣的母親和父親 他們分別是孩子的“柺杖”

郭應平時行走都是藉助小板凳一步一步挪動


在貴大校園有這樣的母親和父親 他們分別是孩子的“柺杖”

孫瑜揹著兒子去上課


在貴大校園有這樣的母親和父親 他們分別是孩子的“柺杖”

孫瑜為了兒子能順利讀完大學四年,向單位遞交了長達四年的請假條。


有一位母親,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步履蹣跚的把雙腳癱瘓的兒子背進了大學;有一位父親,特意向單位請了4年長假,就是想用自己的雙腿當兒子的“柺杖”,完成兒子的求學夢。

這是兩件發生在貴州大學的真實故事。同樣都是為了孩子,父親與母親的無私奉獻,冬去春來,風雨無阻……

現實版“孟母三遷” 揹著兒子上大學

近日,貴州大學學子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簡短的文字和一張照片,竟引起了無數網友淚崩。文章寫道:貴州大學西校區明俊樓,一位家長每天揹著癱瘓的兒子上學……

由於課程不同,教室經常會從1樓換到四五樓,這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可是對大數據專業大二學生郭應來說,卻是一件頭疼的事,因為他無法像其他人那樣——正常行走。

正因為這樣,從大一開始,郭應48歲的媽媽潘克維便成了他唯一的幫手。

84步臺階母親 咬牙喘氣3次

每天凌晨6點,23棟宿舍樓一樓的燈永遠是最早亮起的。那是潘克維起來給兒子做早餐,等吃完一碗熱乎乎的麵條後,母子倆便準備出門。

當安靜的走道上傳來“嘀嗒、嘀嗒”聲時,此刻,同學們都知道,那是郭應坐在板凳上往母親電瓶車方向挪動的聲音。

慢慢挪到電瓶車旁後,由於郭應的體重上百斤,身高僅有一米五六的潘克維用盡了渾身解數,最後才將兒子抱上了後座。坐穩、啟動、停車,當一系列的動作做完後,母子倆便來到了明俊樓。由於明俊樓一樓設置有臺階,此時,潘克維只好將車停穩,背起兒子從1樓爬上4樓。

從1樓到4樓,共84步臺階,由於郭應的身體毫無力氣,背在母親脊背上的他總是往下墜,遠遠看上去,他的整個身體將母親身體“覆蓋”,雙腳幾乎拖到了地面,但是,堅強的潘克維總會在兒子的雙腿落地之前再用力地往上抽。因此,每到一層樓時,潘克維就得歇一歇,待緩過氣後,繼續往上爬,當一步步爬到4樓時,潘克維的背上、額頭早就滲出了汗水。

潘克維的每一個舉動,讓同學們流淚,更讓宿管阿姨盧女士心疼。

很多時候,盧女士悄悄拿出手機拍下母親的背影,邊看邊感嘆:“媽媽對孩子,從來都是付出不問回報,就如你說喜歡吃什麼菜,她們就會經常煮那道菜,直到你埋怨為止,其實她這輩子,就是拼命把你覺得好的,給你,都給你。”

的確,正如宿管阿姨盧女士說的那樣,母親們的世界很小,只裝了兒女。

不讓兒子輟學 現實版“孟母三遷”

提到郭應的病情,潘克維回憶說,早在兒子小學三年級時,他們發現兒子總是愛摔跤,後到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先天性肌肉萎縮。為了給孩子治病,她和丈夫從老家遵義市正安縣搬到了浙江,一邊打工,一邊給孩子看病。然而,3年過去了,兒子的病情並沒有好轉。

看著郭應走路越來越慢,潘克維夫妻倆心裡清楚,老是漂泊在外也不行。所以在兒子上初一時,他們又將兒子從浙江帶回遵義市上學。那時,夫妻倆早上騎著摩托車送兒子上學,晚上七八點再從工地上前往學校接兒子回出租屋。

郭應看到父母如此辛苦,懂事的他每天都會讓父母看到他燦爛的笑容,因為他心裡堅持著自己的信念“不沮喪於俯臥的人生,堅定要有昂揚的夢想”。

有夢想,郭應自然朝著夢想奮進。高三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487分)考上貴陽中醫學院,後因為住宿不便問題,他選擇了復讀。第二年,他又以537分的成績,考上了貴州大學大數據信息工程學院。

拿到通知書那一刻,潘克維眼眶溼潤了。高興的是,孩子有出息,考上了重點大學。難過的是,從高三那年開始,兒子的病情開始嚴重,逐漸失去獨立行走的能力。

“孩子喜歡讀書,總不能讓他放棄。”看著兒子渴望上學的眼神,潘克維心裡清楚,假如兒子獨自去求學,肯定不行,必須要有人跟著陪讀。

和丈夫一番商量後,潘克維做出了一個決定,“以後,我來當兒子的‘柺杖’,只要我還能走一天,我就不會讓他輟學。”

於是,為了圓兒子的求學夢,潘克維第三次帶上兒子踏上求學之路,又從遵義搬到了貴陽,真真實實的上演了現代版的“孟母三遷”。

母子倆的生活費 一掃帚一掃帚掃出來

上了貴州大學後,潘克維母子倆起初在學校周邊租了一間小屋,潘克維每天就用輪椅將兒子推到明俊樓上課。有段時間,由於路面破損,母子倆好幾次差點摔成一堆。後來,學校得知情況後,特意在23棟宿舍樓給潘克維母子倆安排了一單間。

居住問題解決了,但潘克維再次垂下了頭,又開始擔心生活費問題。

原來,郭應還有一個在武漢讀研三的哥哥,之前潘克維和丈夫一起打工時,兩個孩子的生活費勉強能支撐,自從她做了全職“陪讀媽媽”後,所有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丈夫一人身上。

“不行,我不能天天呆在宿舍裡,我要找份工作。”為了養活自己和兒子,潘克維開始在學校周邊攬活。所幸的是,學校裡還有一份打掃衛生的名額空著,每月工資1800餘元。

從那以後,每當潘克維送完兒子上學後,轉身便從明俊樓來到隔壁的崇文樓,拿起掃帚、拖把,從一樓慢慢地掃到5樓。到下課時間後,她又從崇文樓返回明俊樓,做著每天重複的一個動作,將兒子從教室背到1樓,然後再抱著兒子上輪椅,往宿舍推去。

為了節約生活費,潘克維捨不得前往食堂打飯。“在食堂裡吃一頓,夠我們兩頓了。”回到宿舍後,她來不及休息,拿起鍋便開始炒起菜。

簡單一頓午飯後,時間已經來到中午1:30,為了繼續打掃衛生,潘克維先是將兒子再次推到明俊樓,緊接著,拿起掃帚、拖把,繼續又來到崇文樓開始下午的打掃工作,日復一日。

事實上,潘克維自從大一開始背兒子上學至今,再加上每天的勞作,她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很多時候,當同學們看到潘克維悄悄捶背時,大家心裡明白,那是這位母親太累了。

同樣,郭應看到後,心如刀絞,他常常抬起無力的拳頭給媽媽捶背。雖然媽媽明明知道沒有效果,但是依然會享受兒子這一暖心舉動。

“開朗、陽光、樂於助人、孝順。”這是同學們和老師對郭應的普遍評價,這個22歲的大男孩話不多,但是一開口就帶著微笑。

郭應知道母親為了他放棄了一切,為了感恩,他拼盡全力學習,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另外,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愛,他用英文在QQ日誌上寫了很多關於母親的點滴。其中有一篇寫道:“對於像我這樣的殘疾男孩,我必須努力學習找到一份穩定的高薪工作,這樣我可以給她想要的一切。那時,我可以讓她每天都快樂,我想和她分享幸福,而不是困難和悲傷。”

當時,師生們很好奇郭應為什麼會用英文寫日誌? 後來,大家細讀才知道,他是故意不想讓母親看懂文章裡的內容,因為他擔心母親看了會傷心流淚,他只希望愛與母親同在。

父親請4年長假,當兒子“柺杖”

近日,貴大學子都在轉一篇關於一位父親背兒子上學的故事,其中,父親背兒子走樓梯的一張照片讓人動容“多麼的幸福,又如此的揪心。”

照片中,背兒子上學的這位父親叫孫瑜,家住白雲區建設南路,是七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名普通職員,兒子叫孫寒陽,是貴州大學計算機專業一位大一新生。

父親的背影 感動學校師生

提及孫瑜父子倆,18棟宿管阿姨滿是感動。她說,自從今年9月份開學以來,孫瑜每天清晨6點起床,給孩子煮早餐,背孩子上學,下課後,再從教室揹回宿舍,這些日子裡,風雨無阻,看得她眼眶溼潤。

“很多時候,我都想悄悄拍幾張照片,發朋友圈讚揚這位偉大的父親。”這位宿管阿姨還透露道,孩子雖然身體殘疾,但是特別開朗,而且也特別懂禮貌,見到她們都會笑嘻嘻“阿姨、阿姨”地叫。

同樣,孫寒陽的同班同學姬小瑤對孫瑜父子倆的印象也特別深刻。他說,自從開學至今,整整2個多月時間,沒有看到孫寒陽的父親請過一次假,每天都能準時看到孫寒陽趴在父親的背上走進教室。有一段時間,同學們需要經常換教室上課,這時,大家也會經常看到這樣一幕:孫寒陽在教室裡上課,他的父親一直在教室外靜靜守候,哪怕一步都不願離去。

“這就是父愛!”姬小瑤感嘆道,以前只是在書本里讀過“父愛如山”這個詞,而現在,孫瑜以他的實際行動,不辭辛勞,風雨無阻揹著兒子求學,這一幕幕真真實實給同學們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父愛如山”。

雖然身體殘疾 但他是個樂觀男孩

在孫寒陽看來,他的成長以及優異成績的背後,是沉甸甸的父愛。

原來,早在孫寒陽讀小學四年級時,就被查出患有肌營養性不良症,這意味著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逐漸萎縮,慢慢的失去行走能力,甚至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那時,一家人也曾難過,但是父母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放棄。

小學時,由於父母工作比較忙,上學接送分別由孫寒陽的爺爺和外公負責。

直到上了初、高中後,由於孫寒陽的學校位置和父親上班的單位順路,再加上時間相差不大,於是,從那以後,孫瑜便開始專門接送他上下學。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6年。

“兒子很乖,學習成績從來不用我操心。”提及從小學到高中,孫瑜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信。他說,兒子的自控能力非常強,在學校認真聽課,回到家後,也是先把作業做完,再玩別的,即便是玩遊戲,也絕對不會超過1小時。

在老師們眼裡,孫寒陽則是一位樂觀、懂事、勵志、熱心的大男孩。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積極樂觀地面對,而且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對生活也總是抱著希望。

而在班長晉海兮眼裡,孫寒陽特別勵志,特別樂觀,並沒有因為自己患病帶有負面情緒。同時,他還特別熱心。對此,平時大家都喜歡和他開玩笑、聊天,在遇到換教室時,大家也都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

請了4年長假 兒子去哪我跟到哪

事實上,孫瑜的這次陪讀,是做了很大的“犧牲”。

考上貴州大學後,由於孫寒陽完全無法行走,離家較遠,孫瑜心裡清楚,如果沒有專人照顧,他根本無法完成自己的學業。

起初,孫寒陽的母親準備當“陪讀媽媽”,結果卻遭到了孫瑜的極力反對。“孩子小時你還能背得動,現在孩子大了、胖了,你不一定行,再說了,兒子上廁所,做為父親的更方便些。”孫瑜一番話,將母親的念頭打斷。

“陪讀爸爸”決定下來後,他前往公司向領導請了4年的長假,一心一意堅持照顧兒子,做兒子的“柺杖”。

住進學校後,孫瑜並沒有給自己找一份工作,而是將所有的精力全部撲在兒子身上。

“老爸,我會一直努力下去,到時爭取考研”,對於未來的打算,孫寒陽笑著說,他很想繼續讀下去,大四畢業後準備考研究生。

聽兒子這麼說,孫瑜回答道:“只要考上研究生,不管是省內還是省外,老爸都會陪在你身邊,只要你去哪,我就跟去哪。”

“走嘍,上課時間到嘍!”一番收拾後,孫瑜將兒子背在背上,踏上前往教學樓的小道上,此刻,父子倆的背影再次夾雜在茫茫人海中,看上去如此不起眼,卻又如此高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