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養老金並軌後能按工齡發放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近年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不斷改革,其中養老金並軌更是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各省根據上級要求,也相繼推出了養老金並軌方案。

最近,小編聽到很多叔叔阿姨在討論並軌後,養老金可能按照工齡發放的話題,那麼養老金真的會按照工齡發放嗎?


「養老金」養老金並軌後能按工齡發放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1

▣ 企退人心聲:養老金為何不按照工齡發放?

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並軌後,雖然能縮小一部分養老金差距,但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實行不同的繳費標準,繳費比例相差太大,部分行業的企事業單位退休職工養老金差距反而出現了擴大的趨勢。

對於以上情況,很多退休人員提出能否根據“工齡”計算養老金的想法。


「養老金」養老金並軌後能按工齡發放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有人提出:鑑於計劃經濟時期有“工齡”這一指標,如果養老金按工齡發放,10年工齡發1000元養老金,20年工齡發2000元養老金,以此類推,工齡越長養老金就越高,不就能體現公平了嗎,退休後的收入差距不就能縮小了嗎?

因此,養老金為何不按工齡發放呢,養老保險並軌後能否所有退休職工養老金都按工齡發放呢?

2

▣ 按工齡領取養老金會有哪些問題?

但是,為什麼國家在制定政策時候沒有決定用工齡來確定養老金多少呢?下面,小編就跟大傢俱體聊聊這件事。


「養老金」養老金並軌後能按工齡發放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首先,養老金是調節社會收入再分配的一項重要制度。最重要的是公平,縮小收入差距。

現行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計算時,根據繳費基數將最低繳費基數和最高繳費基數待遇差距由5倍縮小至2.5倍。

比如按照最低繳費基數60%繳費一年,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按照300%繳費一年可以領取2%。

目前,我們國家有7.76億勞動力,真正交納社保的只有2.8億左右,大約只有1/3。大家都按照最低基數交納社保,這樣社保就失去了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的功能了。由於大家都按照最低基數繳費,交的費用一樣,所以,就按繳費年限發的待遇一樣。

換句話說,如果真的按照工齡長短來確定養老金多少的話,比如我交費15年就發15份待遇,別人交費40年就發40份待遇。那麼,社保調整個人收入的意義就不大了。

所以,目前實施的按照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共同計算養老金,是一種更為合理的方法。

這樣做,還有利於調動大家積極性,讓低收入群體佔高收入群體的一點兒便宜。


「養老金」養老金並軌後能按工齡發放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3

▣ 養老金能以工齡發放嗎?

工齡,即職工的工作年限,在一定程度上能表明求職者的工作技能、業務熟練度,但衡量養老保險參保時間卻起不到絲毫的作用。

養老保險待遇,除了受到參保人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職工月平均工資水平、單位性質、繳費基數的影響,參保人的一些行為也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退休年齡和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


「養老金」養老金並軌後能按工齡發放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無論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還是私企職員、國企職員、外企職員、合資職員、銀行職員、公益性機構職員,養老金都是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為計算標準,而不是工齡。在時間問題上,

養老金只與職工的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有關,與工齡無關。

再者,目前我國養老金計算按照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為發放標準,養老金的多少與退休時上一年度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等因素有關。可以看到,工齡只是影響養老金的一個因素。


「養老金」養老金並軌後能按工齡發放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養老金按繳費年限和繳費水平發放,而不按工齡發放,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過,小編也深深理解,網友們呼聲的背後是種種養老困境,而渴望得到更多的公平。希望每個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