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你還敢讓孩子吃嗎?

作為網紅食品——辣條,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你還敢讓孩子吃嗎?


一名來自河南的10歲小男孩,突發“肝衰竭”,就是受到了辣條的危害。


儘管恢復很順利,但住院期間把引起肝損傷的病因查了個遍,也沒有查出致病元兇。

出院沒幾天,今年年初小男孩病情又復發,肝功能指標中的轉氨酶超出正常值近30倍,膽紅素也迅速升高。

病情的反覆發作讓家屬很焦慮,醫院專家團隊在分析病情後,進行了肝穿刺病理檢查。

病理光鏡、電鏡檢查結果均符合藥物/化學性肝損傷特徵,然而問遍藥物、化學毒物、中藥、保健品等可能引起肝損傷原因,除“喜吃辣條”外沒有其他因素。

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你還敢讓孩子吃嗎?

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和病理特徵,最後推測與其相關為辣條中的食物添加劑所致肝損傷。經精心治療,小患者住院3周後好轉出院。

接診醫生介紹,這樣的病例近年不在少數。

前段時期也曾報道一名11歲的患者,入院時嚴重肝損、黃疸,肝臟病理檢查提示為藥物/化學因素所致肝損傷。

患兒無肝損傷藥物史,只是近期連吃了幾周的辣條。

就此問題小編採訪到了凱歌健康的戴兵醫生,請他來為大家科普一下網紅食品"辣條"的故事。


有人狂吃辣條進ICU,國家標準將出臺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2015年至2017年,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上了食藥監局的“黑名單”。


在通報的180起食品安全問題中,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是主要原因。

-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信息顯示,2017年共有4批次辣條抽檢不合格,不合格原因涉及菌落總會超標和黴菌超標。

-2018年以來,分別在食品安全抽檢中檢出不合格辣條食品共計33批次。

-2018年1月31日,湖南一名15歲少年食用15包辣條,經醫院檢查發現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轉入ICU救治後經14個小時搶救仍未清醒。醫生表示,“ 這病例屬於小孩食物中毒。”

-四川綿陽11歲女孩玲玲因為愛吃辣條誘發罕見病,體重暴瘦20斤。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於徵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調味面製品》等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醞釀已久的辣條(調味面製品)國家標準進入“落地”準備階段。

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你還敢讓孩子吃嗎?


調味面製品即是消費者常見的辣條,據業界統計,約有近500億的產值規模。

記者注意到,從2014年年底至今,“吃包辣條冷靜一下”之類的段子風靡網絡,但作為一代網紅食品的代表,辣條不僅是段子手的最愛,更是地方食藥監部門抽檢黑榜中的“常客”。

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信息顯示,2017年共有4批次辣條抽檢不合格,不合格原因涉及菌落總數超標和黴菌超標。

2018年至今,分別在食品安全抽檢中檢出不合格辣條食品共計33批次。除了是抽檢黑榜中的“常客”,辣條行業還存在標準銜接不上的問題。


早在2015年,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技學會主辦。

中國經濟網等協辦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糧油加工研究室副主任譚斌研究員就曾指出,辣條由於產品品類發展時間短、標準建設滯後,這是造成產業安全的關鍵。

據報道,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於2016年11月提出調味面製品行業國家標準立項。

由河南省口岸食品檢驗檢測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機構牽頭,計劃用一年左右時間制定好辣條的國家標準。

據參與專家透露,新標準出臺後將會對辣條產業發展起到良好的規範作用。

此外,據媒體先前報道,

關於辣條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範圍,各地一直存在爭議,甚至出現了地方標準相互“打架”的情況。

如按照寧夏的地方標準,辣條為方便食品,不得添加甜蜜素,而依據河南省地方標準,辣條執行糕點類標準,允許限量添加甜蜜素。

對於類似問題,《徵求意見稿》中標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GB 2760中方便米麵製品的規定。

記者查詢後發現,環己基氨基磺酸鈉(又名甜蜜素),環己基氨基磺酸鈣,最大使用量為1.6(g/kg)。

《徵求意見稿》還標明,調味面製品應是以小麥粉和/或其他穀物粉等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油脂等輔料,經配料、擠壓熟制、成型、調味、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具有一定韌性的即食食品。

對於辣條常見的“大刀肉”等類似肉類食品名稱的標註,《徵求意見稿》要求標籤標識中應標明產品真實屬性“調味面製品”。


辣條高油高鹽含大量添加劑

一些“三無”辣條高油高鹽,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如色素、香精、甜蜜素等。

戴醫生介紹,甜味劑和甜蜜素攝入過量會對人體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青少年危害更為明顯,時間久了很容易吃出化學性肝損傷。

且路邊攤賣的辣條很多都是小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還易引起腹瀉、腸胃炎等疾病。

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你還敢讓孩子吃嗎?


零食原來也分等級

辣條本身除了製作環境讓人唏噓之外,其本身含有的眾多添加劑,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甚至可能導致組織器官受損、患胃腸道疾病等。

各位家長平時多注意的話,就會發現學校周邊小便利店基本都有賣辣條,包裝花花綠綠甚是奪目。

味道又辣又甜好吃的很,幾塊錢就能買到,吸引了目光、吊足了口味,孩子們想買的慾望完全控制不住。

並不是說所有的零食都不能吃。

其實,零食也有等級劃分: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限制食用。選擇不同等級的零食,孩子健康狀況也會受到影響!

1、可經常食用的零食

  • 奶及奶製品,主要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高吸收率的鈣源;


  • 新鮮的果蔬,保證正常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攝入;


  • 谷薯類食物,二附院小兒內科主任醫師劉燕玲建議,養成吃主食的習慣,饅頭、米飯或其他,而不是用各種小零食代替主食。


2、適當食用的零食

  • 果乾類。像葡萄乾、蘋果乾、香蕉幹,如果非純天然晾乾的,一定含大量的糖分和一些食品添加劑。一方面會造成寶貝齲齒,還會增加肝腎代謝食品添加劑的負擔。


  • 肉乾類,像牛肉乾、魚片、魚罐頭、肉脯。雖然肉類中也含有優質的蛋白質和鐵、鋅等微量元素,但經常加工的肉製品含有高鹽,並不利於生長髮育。


  • 乳飲料類,咖啡、奶茶、加工果汁類。一方面是此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增加齲齒和寶貝胰島的代謝負擔,現在糖尿病趨於年輕化。另一方面,一些飲料中含有植脂末成分,增加成年後冠心病的風險。


3、被限制食用的零食

  • 被限制食用的零食,其實就是垃圾食品,孩子多吃無益,像小甜品,如冰激凌、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高能量零食;


  • 如炸雞塊、炸雞翅、炸薯條、方便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