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董事責任保險

白話董事責任保險

董事責任保險(為省墨,利讀,以下統一簡稱“董責險”),就是以董事向公司或特定第三人(包括股東、債權人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一種責任保險。

沒錯,董責險是責任險的一種。

責任險,是一個有故事的險種。最初,它被認為是侵權責任人逃避責任的一種方式,曾遭到很多人反對。

後來,大家慢慢想明白了,責任險誕生之初衷並非讓責任人逃避責任,而是要讓受害人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即使責任保險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但如果可以確保受害人得到補償,那麼道德風險的增加也是可以容忍滴!

而且呢,侵權人構成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話,責任險也是不賠的。

董責險,也是一個有故事的險種。它緣起於歐美,大家曉得,美國的公司治理比較發達的,“公司治理”這個概念就緣起於美國,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很高的。

所謂位高擔子重,董責險作為董事執業責任的一件防彈衣,那肯定是必備裝備了。數據顯示,美國上市公司董責險投保率95%+。

2002,董責險作為“舶來品”,首次引入中國。平安保險和丘博保險合作推出國內第一款“公司董事及高級職員責任保險”。

掐指一算,董責險在中國土壤了裡也浸潤了16個年頭了。整體來看,董責險投保率並不怎麼理想,好像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董責險的覆蓋率在5%左右,可謂“雷聲大、雨點小”,總結起來,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來,中國的公司治理還不咋健全,董事的地位可能沒那麼明顯。

二來,公司各路諸侯的維權意識可能還不夠,不比美國,尤其是美國上市公司,董事執業風險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三來呢,別說董責險,整個責任險在國內財險公司的份額都很小,中國的財險公司雖說很有錢,但半壁江山都是車險打下的,不容否認在風險判斷的經驗上與國外比還比較年輕,啥時候該賠啥時候不該賠,有時保險公司也吃不準!因此,這種保險,可能不是保險公司的最愛。

還有,監管近些年在推獨立董事制度,很好!不過,畢竟中國公司治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獨立董事權力還很有限,責任也就有限,執業風險也就有限,投保積極性也就有限,不知這個邏輯對不對頭。

不過,道路雖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本人依然看好未來的董責險,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好啊!保險的口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任何時刻,大家請記住,保險是個偉大的發明。可能中國長期普遍存在的銷售誤導以及歷史掃樓留下的陰影,讓大家對保險有了一定的牴觸與反感。不過,保險,它本身沒有錯。而且,以後保險市場環境會越來越好的~,因為,有像我這樣一群熱愛保險、為保險事業獻身的人啊……

董責險,好在哪兒?

首先,它能轉移風險,減輕董事的負擔,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公司事業中;其次,它能對公司、股東或債權人等受害人提供更充分的保障,損失得到更快、更充分彌補;再次,從長遠看,董責險是有利於公司治理的。

敲黑板,董責險雖好,但,它不是萬能的!

董責險,不是什麼都保的,故意、重大過失,不保;商業賄賂、政治獻金,不保;內幕交易,不保;獲得不合法利益,不保;侵犯他人名譽的損害以及對他人知識產權、專利權、隱私權、商業秘密的侵犯,不保;懲罰性賠償,不保……

而且,如果沒有投保不計免賠,是有免賠額的~

因此,雖說董責險很好,但是,勤勉、忠誠義務作為懂事的鐵律,要牢牢遵守的~

那麼,作為董事的你,或者即將成為董事的你,董責險值不值得擁有呢?

答案是,這不很明顯嘛,往上看,防彈衣還是要穿上的,要不怎麼能專心打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