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袁紹兵多糧足佔盡優勢,卻以失敗告終,是人為還是必然?

導讀:官渡之戰袁紹兵多糧足佔盡優勢,卻以失敗告終,是人為還是歷史必然?

從古至今,一切事情皆有緣由,凡事都講究因果。官渡之戰中袁紹不論是兵力、糧食、還是作戰工具都遠勝於曹操,但卻被曹操很輕易的擊敗,從此一蹶不振,在無復出之日。這其中與袁紹的個人行事風格、用兵之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說這次戰爭的失敗,袁紹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是穩勝的戰役,卻偏偏因為他的指揮不當完敗了。全面看來他的失敗,首先是個人原因,由此失敗便也是歷史必然。

官渡之戰袁紹兵多糧足佔盡優勢,卻以失敗告終,是人為還是必然?

其一:袁紹自以為是,不聽取他人良言。在袁紹決定攻打曹操之前,沮授就向他提出建議。沮授主張讓袁紹先休養生息,注重農桑,多多操練士兵,培養將才,可袁紹一點也沒有聽進去,執意去攻打。在曹操出兵攻打劉備之時,許攸上諫袁紹去偷襲曹操大營官渡,但他卻優柔寡斷沒有決心,以其小兒子病重不聽取許攸進諫,錯失了一次重挫曹操的大好機會。其後,田豐建議袁紹採用持久戰,但袁紹急於求勝剛愎自用,非但不聽取田豐良策,還將其關押,使得軍中不少將士寒心。

官渡之戰袁紹兵多糧足佔盡優勢,卻以失敗告終,是人為還是必然?

其二:袁紹好高騖遠,思考問題不切實際。雖然他志向很大,卻才能不足,行軍用兵之道毫不縝密,打仗謀略更是豪無邏輯可言。在官渡與曹操多次交戰,每次都是戰敗,但袁紹非但不吸取教訓,彌補自身作戰方法的不足,卻依舊我行我素,導致自己一步步走向滅亡。一個國家的興衰強盛領頭人起著決定作用,因為不論文武官員如何提建議,最終都還是要由領頭人來決定。袁紹自以為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凡事都以自己為中心,最終導致自己國破人亡。

官渡之戰袁紹兵多糧足佔盡優勢,卻以失敗告終,是人為還是必然?

其三:袁紹處事死板不懂變通,調節不好內部官員關係,不分善惡,導致內部四分五裂。袁紹心胸狹隘,只聽得別人說他好遵從他的命令,卻不去接受與他意見相反的提議。郭圖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事事順從袁紹迎合他的心意,與其他提出良策的大臣互相爭鬥,暗中使壞,讓袁紹疏遠冷落其他大臣。袁紹被其矇蔽,做出一個又一個錯誤的決定,內部意見始終得不到統一,人心渙散,袁紹卻毫不在乎,一直沉浸在自己很快就可統一天下的春秋美夢中,失敗的結局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但也是必然的。

官渡之戰袁紹兵多糧足佔盡優勢,卻以失敗告終,是人為還是必然?

其四:袁紹有失道義,違背了百姓的意願。在百姓都希望可以天下太平,不再受到戰爭的迫害時,袁紹不思強國之道,一心想著發動戰爭,吞併天下。這一舉動使得百姓非常失望,對袁紹的擁護愛戴也是與日巨減。再者袁紹憑藉自己龐大的勢力,欺負弱小的曹操,這在道義上是說不過去的,這會導致天下各路諸侯對其產生猜忌,難以使天下各路諸侯信服。做事講究條理,循序漸進,但袁紹絲毫不管事物發展的順序,導致自身的優勢一點點被消耗殆盡。

官渡之戰袁紹兵多糧足佔盡優勢,卻以失敗告終,是人為還是必然?

身為一國之君如果不好好治理自己的國家專心政事,即便當時國力很強盛但也只會是一時,不會長久。綜上看來並非歷史的必然導致袁紹的失敗,而是因為他個人原因使得他的失敗成為歷史必然。

官渡之戰袁紹兵多糧足佔盡優勢,卻以失敗告終,是人為還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