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像我們之前說的,[一出好戲],是天下第四好。

它有極大的格局眼界,但不夠堅決。

黃渤在關鍵時刻,往後退了一步,讓[一出好戲]這出反烏托邦故事,有了喜劇元素,也有了愛情救贖。

這是屬於俗世的黃渤,他追求天下第四,電影也充滿他的圓融,妥協,和寬容。

如果[一出好戲]一黑到底,就應當像它的前輩,[蠅王](1963年版),諾貝爾獎得主威廉·戈爾丁原著改編電影。

[蠅王]所有的,是知識分子的清冷狠辣。它不怕任何人絕望,因為它堅定相信,相比它其中描繪的,人間只會更嚴酷。

它是一群孩子流落荒島,由文明墮入野蠻邪惡的故事。

電影1964年在英國上映時,乾脆被評了X級,這個評級在當時即“十八禁”。

可小演員們因為這個評級,沒有一個能進影院看自己演的片。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後來再出DVD,卻都定了PG

照我說,還應該定成十八禁。雖暴力血腥程度很小兒科,但它對惡的描繪,卻足以對心靈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可怕的是,[蠅王]中的惡,往往以天真的面目出現。

可怕的是,[蠅王]中的惡,一點一滴積累,本來只是沾了點泥點子,每多一點汙濁,好像都沒什麼,恍然間卻已經滿手鮮血。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Lord of the Flies

蠅王

1963

解毒指數:9/10

導演:彼得·布魯克

類型:

主演:詹姆斯·奧布里 / 湯姆·柴平 / 休·愛德華茲 / 羅傑·艾爾文

01 長袍到裸身

穿著黑色披風的唱詩班孩子們,沿著海岸齊齊整整,口裡還唱著讚美詩。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讓人覺得這不是荒島,只是一群可愛孩子來度假了

他們唱的是“祝福我們的主”。

他們穿得像虔誠的教徒。

這身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衣服,又帶著居高臨下的優越感。

在英國,有唱詩班的,往往是優秀的私立學校。

而在這學校中,唱詩班的孩子,又和其他學生是分開住宿的。他們因為付出勞動,還能得到獎學金。

在[蠅王]中,黑長袍們一出場,就有一陣完全不同的氣場呼嘯而過。

傲慢很明顯,但又因為孩童的面目,只限於頑劣的程度。

可開會決議後,領頭的傑克,做了一個極端的決定:

從唱詩班男孩——文明的天之驕子,變成獵人——野蠻食物鏈的頂端。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這之後便是讓所有人脫掉那身衣服

那衣服代表的秩序,在這個荒島上不堪一擊。別的孩子問,你們這是什麼怪衣服?

那時候,唱詩班男孩還不服,沒好氣地反駁:這是我們的制服!

依然帶著對文明的驕傲,只是獵人這個聽起來新奇的身份,很有吸引力。

開始只是有趣,但衣服脫了,就穿不回去了。

這群本來最嚴守清規戒律,最應該纖塵不染的虔誠孩子,在嚐到了肉腥味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他們磨尖了木棍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他們在臉上抹上顏色

他們動作神態裡的張狂戾氣,與海邊那些踏浪而來的孩子,已經完全兩個世界。

雖然,只是脫了衣服,換了裝備。

原來,人性只是裹在動物性之外的一件長袍,裹得越緊,被劃破後的釋放,就越醜陋。

02 砍樹到殺人

野性太有吸引力了,一嚐到血味,就回不去了。

傑克說是要當獵人。但在第一次遇見野豬時,他手中的刀,懸在豬脖子旁好久。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下不去手

身邊只有兩個孩子,可他還是一臉懊惱,覺得面子掛不住。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看見西蒙對樹好奇,就一刀砍過去

我也是可以狠的,我也是能毀滅的。

只是一次小孩子不服輸吧?可是那股戾氣,即使沒見血,也已經劃在血肉邊緣。

在豬頸旁猶疑的那隻手,不會再自控了。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殺戮,從野豬始

那一下一下深深插入,不僅僅是為飽腹,而是一種孩子們自己都無法解釋的殺戮慾望。“殺殺殺”,抒發著原始快感。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肉的味道太好了

親手殺戮,親手點火,親手把烤豬大卸八塊,對這群孩子來說,說不定味道比肉還好。

事到如今,好像也只是殺了幾頭豬而已。可人心已經開始盪漾了。

看!是怪獸!

只要這麼一句話。殺怪獸,比殺豬還具有合理性。沒有人去分辨,那是不是真的怪獸。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亂棍之中,一個同類就逝去了

而後,殺人甚至無需藉口。

豬和人不是同類,“怪獸”是人的敵人,可就是面對同伴,只因為“豬仔”和他們不是一條心,就可以一塊巨石滾下去,要了他的命。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異類”的概念,越來越殘酷

人性中排除異己的劣根性,比動物性還要野蠻。

03 人到豬

而最動搖人心的,是口口相傳的那隻怪獸。

因為有怪獸,遵守文明秩序,便成了一件拿生命開玩笑的迂腐事情。

而武力成了王。

可是,根本沒有怪獸,它只在人們口中,或心裡。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只有一具飛行員的屍體

因為裝扮奇怪,因為孩子們太慌亂,把他認成了怪獸。

什麼怪獸啊,不過是還沒有生根發芽的邪惡,有了藉口,便長成了人心裡的怪獸。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蠅王這個名字,譯自希伯來文的Beelzebub,是《聖經》中的惡魔

影片中的蠅王,是那隻獻祭給怪獸的豬頭。

這次,熊孩子被荒島幹倒了

在高溫下,腐臭的豬頭招惹了無比多的蒼蠅

我忍不住想起那具飛行員的屍體。

說是人,說是高等生物,腐臭後,還不是一隻招惹蒼蠅的蠅王?

要從人變成蠅王,真那麼難嗎?

只是

脫了件衣服,因為壓抑被釋放,乍看像小孩子心性。

只是因為下不去手殺生,怕同伴認為自己懦弱,乍看像小孩子不服輸。

只是為了飽腹,讓求救的火種熄滅了,雙方起了爭執,乍看像小孩子打鬧。

惡是一種怎樣天真的假象,才會在人們渾然不覺之際,霸佔了這座島。

但那些細枝末節,又何止是細枝末節呢。

火種,是他們與文明世界最後的聯繫。

可帶來火種的豬仔死了。

誰拿著誰說話的海螺,是他們曾經引以為豪的秩序——“我們可是英國人!”

可沒有海螺了,也沒有人在乎海螺了。

“惡之出於人,猶如蜜之出於蜂!”原作者戈爾丁這麼說。

惡已經成了人自然而然的分泌物。

與[一出好戲]相比,[蠅王]這麼決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