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丨你刷對牙了嗎?關於牙齒你不得不知道的4個誤區!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

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真要命」的牙疼經歷,曾幾何時,p教授在深夜刷朋友圈時,就看見某某牙疼患者半夜奔赴急診。牙齒之所以會疼是因為牙壞了,生病了。

而再往上追溯就是口腔內的清潔沒做好,大白話講就是,刷牙沒刷乾淨。

那如何判斷牙齒是否刷乾淨了呢?

有人跟p教授說,這還不簡單嗎?看看刷牙時的泡沫有多少唄:泡沫越多,刷得越乾淨。

不信你看,牙膏廣告裡的主角刷牙都能刷出滿嘴的白色泡沫,完了再對著清水一衝洗,就露出一排潔白髮亮的牙齒。

今天p教授就請到北京朝陽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林梅為大家講講牙齒那些事兒。

闢謠丨你刷對牙了嗎?關於牙齒你不得不知道的4個誤區!

一、刷牙時泡沫越多越乾淨?

不對!

牙膏裡最主要的成分是摩擦劑,其次是芳香劑和發泡劑等,前者才能做到真正的清潔,依靠這種摩擦作用去除牙垢、牙結石等,後兩者只會影響口感。

刷牙時起泡沫,會給人一種「刷乾淨了」的錯覺,而這種錯覺很可能會讓人縮短刷牙時間,草草了事,無法真正達到徹底刷淨牙齒的目的。

牙齒刷得乾淨與否要看你的刷牙方法與刷牙次數,刷牙方法多種多樣,最重要的是要仔細,刷到每顆牙齒的每個面,建議日常刷牙2-3次,可在早起後和晚上入睡前。

二、牙膏蘸水後再刷牙更好?

不建議蘸水!

普通牙膏的成分包括摩擦劑、膠黏劑、潔淨劑、防腐劑、芳香劑、溼潤劑和水,最重要的是摩擦劑,而廠商在生產牙膏時一般按比例添加摩擦劑。

蘸水無非是為了口感好一點,泡沫多一些。

但若選擇蘸水,蘸水量如何把握?蘸一下還是幾下,蘸5秒還是10秒,蘸水後摩擦劑稀釋了怎麼辦?所以最好不蘸水。

闢謠丨你刷對牙了嗎?關於牙齒你不得不知道的4個誤區!

三、早起,是先刷牙再吃飯還是先吃飯再刷牙?

建議先刷牙再吃飯!

刷牙是為了控制口腔內的細菌滋生和菌斑的生長繁殖,因為很多口腔病大多是細菌未得到清潔導致的。

口腔是一個巨大的菌庫,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菌的量也在不斷地波動。經過一個晚上的堆積,細菌量在第二天早上可能是最多的,達到峰值。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先去除口腔裡的菌斑,降低口腔內細菌的量,然後再吃飯,避免引起細菌的誤吞。

到底飯前刷牙還是飯後刷牙沒有一個嚴格的規定,但早起後,一定要進行口腔內的清潔工作。

四、拔智齒瘦臉?

瘦不了!

首先搞清楚:人的臉有多大、有多寬主要是由面部骨骼決定的,包括顴骨和頜骨,而不是牙齒!

尤其是,下頜骨的下頜角大小,影響著臉頰的寬度。一般來說,正常人下頜角平均約為120度,若下頜角比較小,接近直角,臉型就會接近「國字臉」,反之臉型則看起來修長。

另外,拔智齒瘦臉很有可能是一種錯覺,因為拔完智齒後三五天內,臉部一般會腫脹,而一旦腫脹消除,就會給人「臉瘦了」的錯覺。

在飲食方面,拔智齒後的一兩週內,有人無法暢快進食,這種情況下,一點點的消瘦,大概也是「瘦臉」說法盛行的原因所在吧。


闢謠丨你刷對牙了嗎?關於牙齒你不得不知道的4個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