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一體兩面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解:上士聽了道(永恆)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為道了。所以古時諺語說:(光明與闇昧是一體的反向,區別只是程度不同。所以)光明與闇昧同道;前進和後退同道;平坦與崎嶇同道;崇高與峽谷同類;潔白與汙垢同類;廣大與不足同類;剛健與怠惰同類;純粹與混濁同類。(同理方與不方同類,所以稜角也就是相對的,因此也可以說)最方正的東西沒有稜角;大的器具很晚完成(完成與未成是相對的);大的聲響無聲無息(聲響的大小是相對的);大的形象沒有形狀(有形與無形是相對的)。(萬物都有兩面性,只有)“道”幽隱而無法形容,也只有“道”,善於施與且自身圓滿不會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