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全國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生產線幾乎無需人為干預,機械手自動焊接、組裝,並通過5G網絡隨時上傳工作狀態,雲端平臺統一管理……

4月10日,湖北移動攜手中國信科打造的“5G智慧工廠”項目發佈會暨“5G工業互聯網”聯合創新實驗室儀式在湖北武漢舉行。該“5G智慧工廠”位於中國信科集團下屬的武漢虹信公司,被認為是國內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基於5G的工業互聯網組網方式,全國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啟動。

當前,5G與工業互聯網都是目前國家重點推動的科技創新領域。在今年全國兩會上,5G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與工業互聯網一起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作為全國兩會通信行業的代表,湖北移動董事長範秉衡與中國信科集團董事長童國華都積極為5G和工業互聯網發展建言獻策。範秉衡建議將湖北作為“5G+智能製造”的創新發展示範區,在5G、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繼續先行先試,加快研發和應用創新,著力打造世界級的智能製造創新基地。童國華在政協會議上提出依託湖北區位、網絡、產業和人才優勢,積極擁抱工業互聯網。

6道工序30米長:5G全覆蓋

“5G智慧工廠”項目是湖北移動與中國信科整合雙方技術、產業及服務優勢共同打造的湖北省首個基於5G的工業互聯網示範應用,不僅被認為是國內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同時也標誌著我國在5G工業互聯網方面不僅擁有了創新研發實力,同時具備了生產應用能力。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30米6道生產工序的5G智能製造生產線在虹信車間鋪開

中國信科旗下武漢虹信公司成為這條5G智能製造示範生產線示範地,未來工廠的模樣在光谷已初顯模樣。

據《工業互聯網世界》記者瞭解,這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生產的產品為5G天線,共有隔離條自動焊接、振子自動上料等6個工序,共約30米。目前30米示範線上的5G技術已在虹信廠區內鋪開,在車間現場,焊接機械臂在佈滿元器件的綠色隔離條上自動遊走,精準完成工序。跟普通無人工廠不同的是,5G讓數據傳輸更順暢。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在車間現場,焊接機械臂在佈滿元器件的綠色隔離條上自動遊走,精準完成工序。

以前的無人工廠,根據智能程序組裝汽車的機械臂,或許機械臂只能做單一的工作,5G網絡出現後,將生產現場的處理器、傳感器連接起來,使機器人之間可以進行通信,完成更多功能和複雜的工作,未來甚至完全取代人工,完全顛覆我們的生產方式。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車間工人正在自動化預製線上篩選產品。

據瞭解,該工廠項目改造前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無線產品製造基地,年產能逾50萬件,也是5G產業首例5G大規模天線(massive MIMO)的全自動化生產基地。

改造後,通過引入基於5G的工業互聯網的“5G無線+5G邊緣計算+移動雲平臺”組網模式,虹信公司已上線生產管理中心、產品交付、高清視頻等一系列具體應用,可以實現設備點對點通信、設備數據上雲、橫向多工廠協同、縱向供應鏈互聯,打造設備全生命週期在線管理、運營數據監控與決策、訂單全程追溯的透明交付。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車間設備全連接

智慧工廠項目採用了中國信科提供的5G SA核心網、邊緣MEC、5G Pico等5G網絡產品和技術服務。在5G無線方面,中國信科對該工廠項目部署5G基站,實現園區5G網絡全覆蓋。負責此次智慧工廠項目的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經理謝光煒在接受《通信產業報》&《工業互聯網世界》記者時表示,本次部署用到了虹信生產的30個覆蓋半徑達30米的5G室內小基站。並同時採用了基於5G試驗場測試NSA部署方式,以及基於5G智慧工廠的SA部署方式。

同時,此次智慧工廠項目引入了邊緣計算架構,據謝光煒介紹,其中5G室內分佈基站,實現了對生產車間全覆蓋,實現對所有對象的統一接入。“5G邊緣計算主要通過在虹信機房部署移動邊緣計算節點,實現5G流量的本地卸載,保證了網絡的低時延。同時,可以作為工廠內外網的統一管理節點,實現內外網流量的靈活分流,保證企業關鍵信息安全。”謝光煒表示。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此外,此次項目還在湖北移動未來城IDC的雲服務器上部署了雲平臺,與邊緣計算和公網實現了互聯。謝光煒表示,雲上部署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為產業鏈協同提供了網絡條件。並且與企業內現有業務系統實現靈活互聯。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智慧工廠管理平臺:實時監控車間現場,負責生產運營數據分析與決策,展示生產車間三維模型設備狀態。

據瞭解,項目使得基於5G的工業控制互操作在工廠智慧化管理中成為可能,生產效率較改造前提升30%以上,通過該項目湖北移動與中國信科已經逐步形成有共性、可推廣的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具備了良好的示範價值。

做5G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杆案例

目前我國基於5G的工業互聯網應用成果及示範項目紛紛落地,5G工業互聯網應用呈現加速跑的趨勢。例如,浙江移動與中興通訊、浙江中控、新安化工攜手打造的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取得重大突破,5G工業數據採集及控制系統成功上線;中興通訊攜手山東聯通助力山東臨工集團共同打造的5G遠程遙控挖掘機操作項目成功展示等。

其實,全國各地在5G工業互聯網應用方面進行部署,自去年11月,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武漢)上線,時隔半年,湖北工業互聯網發展再次走在全國前列。

作為中國首批5G規模試驗網試點城市,湖北武漢已建成5G百站規模試驗網,網絡建設和技術應用都處於全國前列水平。

對於今年湖北5G建設計劃,湖北省副省長曹廣晶表示,今年開始啟動5G“萬站工程”建設,到2021年,將累計建設5萬個5G基站,實現武漢市5G網絡全覆蓋,宜昌、襄陽等有條件的地方實現主城區、重要功能區、重要場所5G網絡全覆蓋,在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數字政府建設、健康醫療、北斗位置服務等應用領域,開展百個業務示範應用,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及解決方案,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力爭將湖北打造成中部乃至全國的5G產業高地,讓湖北成為全國智能製造的排頭兵。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王祺揚廳長表示,湖北經信部門大力支持5G和工業互聯網發展,2018年制定了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協調運營商、製造廠商大力推廣5G和工業互聯網應用,併成立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配合省通信管理局狠抓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下一步,省經信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加強5G產業規劃、加大5G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推動5G及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培植5G及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等方面持續發力。

與“5G智慧工廠”項目同時揭幕的還有中國移動和中國信科攜手共建的5G工業互聯網聯合創新實驗室,該實驗室是湖北移動與中國信科深度探索5G應用的創新機構,實驗室將積極響應湖北省“一芯兩帶三區”戰略和關於加快打造湖北工業互聯網的戰略部署。

同時雙方還將充分整合資源,積極利用湖北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優勢,按照“共建、共享、共創”的思路構建5G工業互聯網生態圈,藉助信息化技術打通企業各流程,實現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互聯互通,助力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大幅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九旬老專家李進良再發長文:韓國挑戰5G商用第一的啟示

韓國5G搶跑:遙遙領先還是一地雞毛?

中國電信撥通首個5G現網電話

一張圖看五地5G產業行動!

一張圖看2019三大運營商5G策略

對賬四大設備商財報:5G前夜寒意仍在,但暖春不遠

文 / 《通信產業報》(網)王改靜 譚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