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蘭花栽培知識


戰國時代的屈原,已具備相當的養蘭知識與技術,不過戰國到宋代這一段時間,尚無蘭蕙品名與栽培知識等相關記載,而宋代以後到明代的這一段時間,雖已陸續出現品名的記載,可是有關蘭蕙的栽培知識,仍未見於書籍

到了宋代,王象晉才開始針對蘭蕙的培養,做有系統的描述記載,在王象晉的《群芳譜》一書中,有一句話被後來的歷代養蘭者奉為圭臬,這句話是“養蘭有四戒,春不出,夏不日,秋不乾,冬不溼”,直到今天為止,這句話仍是養蘭者的必備基礎知識

養蘭的成敗決定於用土(現代人又叫介質或種植材料)的適當與否,所以養蘭者必須先徹底研究瞭解這一問題,並且懂得不同品種應使用不同的材料

有關用土的問題,在王象晉的《群芳譜》裡做了如此的描述“建蘭要用山土栽,杭蘭要用橫土黃揀去石塊種之”又說“用水浮炭種,上蓋青苔,花茂”“取溝肥泥曬乾,篩去細末備用......以火燒之,澆入糞,幹則再加,再燒數次,等待幹取用”“將山土用水和勻,弄成茶壺一樣大塊,用猛火燒紅,捶碎拌雞糞待用”

其次,有關養蘭上另一重要條件的光線問題,王象晉則如是說“前宜南面,後宜背光,左宜近野,右宜近林,夏過炎烈則蔭之,冬逢寒冷則曝之”

除了王象晉的《群芳譜》外,清朝許霽樓所著的《蘭蕙同心錄》中,對於蘭蕙的培養與鑑賞方面,更有詳盡且獨到的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